管理层的平均学历在初中以下,集团到各省公司,省公司到地级办事处,以及生产,采购、财务、运输、广告等等凡是重要的岗位,全部是裙带关系!这导致了营销费用管控不力,很多费用不知不觉就流失掉了 。
当时旭日升48个驻外营销公司,营销队伍达8000人之众,全部由总部派出 。各公司租下整座大楼住宿办公,兴办食堂,开支巨大 。这么多人仅每人每年两次探亲假的差旅费就是一笔可观的费用 。而且集团派出的队伍大多是本县的农民,不论走到哪里,客户给他们的共同评价是:不太了解饮料市场一线的操作,缺乏职业素养 。
旭日升还有一个其他饮料企业永远也不会有的特色假期——“麦收假” 。即在天气最热、饮料的销售旺季,给农民业务员放假回家收麦子 。
当然,旭日升还有其他的一些失败因素,但是笔者认为上述两个因素是最主要的,特别是管理上的混乱 。到现在,笔者还是很惋惜,因为旭日升的董事长是经济管理的科班出身,而且是当年千军万马中杀过独木桥的那一批天之骄子,却没有发挥出这方面的专业优势,企业反而恰恰败给了自身的管理问题 。
养生堂的农夫汽茶,从上市到退市的两年时间里,销售上毫无起色,所以业界基本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 。这一点跟旭日升和可口可乐的茶饮料不同 。
1+1=0
农夫汽茶2005年上市,从字面上分析,农夫汽茶=“汽水”+“茶饮料”,是两种产品的跨品类整合 。这样的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很难一开始就被认可 。
当年的健力宝出了一个爆果汽=果汁+汽水,娃哈哈的“营养快线”=果汁+牛奶,大家都朝着概念创新、跨品类组合的方向奔,但是结果不尽相同 。
爆果汽已经慢慢淡出市场——最近汇源又把这个概念捡过来用,出了一个果汽果乐,今年还大手笔赞助花儿朵朵选秀节目 。
营养快线倒是非常成功,单品销售突破100亿 。不过,营养快线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创新,因为之前已经有酸酸乳、优酸乳、果汁牛奶等类似产品 。当然,娃哈哈是第一个大力度推广瓶装的企业 。如果时间再往前倒退十年,即使娃哈哈第一个创新推出果汁牛奶,销量也不会很好,因为那时的消费者还不接受这类产品 。
回到农夫汽茶身上,这个产品在当时的国内消费者中,的确没有太大的市场 。直到今天,汽茶这个市场,也并不大,反而是绿茶、茉莉花茶、铁观音茶、乌龙茶等正统细分的茶饮料不断发展壮大 。
奶茶也发展得非常好,统一阿萨姆奶茶据说一年可以销售数十个亿 。奶茶虽然也是跨品类的组合:奶茶=牛奶+茶饮料,但是这个产品概念却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并不属于创新 。
据说农夫汽茶的产品创意来自农夫山泉的总裁钟睒睒,创意道理很简单,如下文所示:
卖得最好的饮料是什么?-----碳酸饮料;
增长最猛的饮料是什么?-----茶饮料;
两者既然都被消费者认可,那么未来发展的趋势将是?-----汽茶饮料!
这种创意逻辑体现出了钟睒睒的开创性发散思维,这种创意的原理也符合“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 。
但是,如果能够简单的把两个不同畅销品类的饮料组合在一起,就幻想这种创新概念的新产品能热卖,那也太可爱天真 。凉茶和碳酸饮料是当今最火的两大饮料品类,真的有企业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开发了新品:清酷——加汽的凉茶,请了明星容祖儿做代言人,广告铺天盖地,终端分销网点漫天遍地,可是,消费者就是不认 。
拼凑的广告创意
当年,农夫汽茶的电视广告“打劫篇”在央视一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
这个广告内容是三个戴面具的年轻人去一个卖饮料的小士多店打劫,士多店的老板娘是个类似周星驰《功夫》中包租婆元华年龄的阿婆级人物 。这个阿婆面对打劫的后生仔,不慌不忙,从容的喝了一大口农夫汽茶,然后大吼一声(类似包租婆的狮子吼),把三个小毛贼吹出了N远,还把围墙撞了三个人形的大洞 。
该广告脚本采用当时刚刚热播的“天下无贼”和“功夫”的片段——“天下无贼”中打劫的镜头和“功夫”中元华的狮子吼,夸张地诠释了产品,最后以“农夫汽茶,底气十足”为结束语,提炼了产品“含汽”的特点,让人很容易产生印象!
可以说,广告的创意因为夸张,比较独到,容易让人过目不忘 。
但是,过目不忘的广告,就是一条好广告吗?——这是请大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
请大家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底气十足”这句话,笔者承认是一句对产品卖点的提炼,但是问题又产生了:产品卖点一定是消费者的买点吗?
推荐阅读
- 印雪白茶,以雪之纯美意象提升白茶品位
- 猫砂盆可以自己做吗 单层猫砂盆怎么用松木
- 橡胶热水袋可以保温多久 橡胶热水袋需要一年换一次吗
- 榻榻米装好多久能住,榻榻米装完直接住可以吗
- 马桶堵了但还缓慢下水慢慢的能好吗,马桶堵了可以流水就是慢咋办
- 正山小种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 孕晚期可以喝奶茶吗
- 请问孕妇可以喝奶茶吗
- 乳房可以艾灸吗
- 花露水杀虫子吗 花露水可以去多肉虫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