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 。后人于此评价甚高: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进 。……按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 。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
【明代,沸水泡茶之瀹饮法 开千古清饮之源】两宋时的斗茶之风消失了,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开千古清饮之源 。
明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这种瀹饮法实际上是在唐宋时就已存在于民间的散茶饮用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明代一些文士如文征明、唐寅、徐渭皆是一时怀才不遇的大文人,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都嗜茶,因此他们有能力开创了明代文士茶的新局面,他们都有不少佳作传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
与前人相比,他们更加强调了品茶时的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审美情趣的营造,这在他们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画作中高士们或于山间清泉之侧抚琴烹茶,而泉声、风声、琴声、与壶中汤沸之声融为一体 。或于草亭之中相对品茗,或独对青山苍峦,目送江水滔滔 。
茶一旦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就已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而成了人们契合自然、回归自然的媒介 。
明初社会不够安定,使得许多文人胸怀大志而无法施展,不得不寄情于山水或移情于琴、棋、书、画,而茶正可融和于其中,因此许多明代茶人都是饱学之士 。这种情况使得明代茶著计有五十余部之多,其中有许多传世佳作 。
其中,陈继儒撰《茶董补》,朱权撰《茶谱》,于清饮有独到见解;田艺衡在前人的基础上撰《煮泉小品》;陆树声与终南山僧人明亮同试天池茶,撰写《茶寮记》,反映高士情趣;张源以长期品饮心得、体会撰《茶录》自不同凡响;许次纾撰《茶疏》,独精于茶理 。在这中间,朱权及其《茶谱》尤有重大贡献 。
朱权(公元1378-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世称神姿秀朗,慧心敏语,因招其兄明成祖朱棣猜疑,长期隐居南方,深自韬晦,托志释老,以茶明志,鼓琴读书,不问世事 。他在《茶谱》中就明确表示他饮茶并非浅尝于茶本身,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表达志向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
朱权对废团改散后的品饮方法进行了探索,改革了传统的品饮方法和茶具,提倡从简行事,主张保持茶叶的本色,顺其自然之性 。
明三宝太监郑和于公元1405-1433年曾奉使七次远涉重洋,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等地,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每次都带有茶叶 。
南亚诸国对于中国茶叶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国家正是中国从海上通往地中海和欧洲各国的中介地 。元、明以后,中国茶经过这些国家传向西方,形成了一条海上的茶叶之路 。正是通过这条途径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才开始遍及欧美 。
推荐阅读
- 喜茶者的心田里 永远爱着茶
- 冷水泡茶好处多 五步泡出健康茶
- 功夫茶只是种泡茶方式
- 肉苁蓉锁阳泡茶的方法是什么
- 泡茶时 置茶量须适宜 宁少勿多
- 浅析泡茶之手法与心法
- 我们喝普洱茶,隔夜普洱茶可以继续泡茶喝吗
- 要泡好茶 置茶量宜适当 宁少勿多
- 轻视袋泡茶 不科学营销 茶叶质量存疑,中国茶业何去何从
- 高利润袋泡茶揭秘,原料多为陈茶甚至茶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