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专家培训走进贵州 新观念 技术助黔茶腾飞

新观念新技术助黔茶腾飞
——国家茶体系中茶所专家走进贵州培训会扫描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茶产业迅猛发展,茶园面积已达466万亩,居全国第二,正向700万亩进军;茶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延长了茶产业链,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贵州绿茶”品牌已广为人所知;茶产业综合产值今年可望达85亿元,带领300万茶农增收近30亿元 。
在如此大好形势下,在今年的茶博会举行前夕,7月8至11日,省农委特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10多名全国知名茶界专家分赴我省贵阳、遵义、毕节、铜仁、黔南、黔东南等茶主产地开展全方位培训 。以期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用全国最先进的理念、技术推动黔茶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
几天来,我省1000多名基层茶业干部、茶企负责人、茶叶大户接受了课间和田间培训,受益匪浅 。为了让全省奋战在茶业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汲取先进茶业发展和技术,本报特整理各专家讲义精华,供大家学习参考 。
多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
国家茶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 杨亚军
地方政府和茶企在发展茶产业时,要正确认识我国茶业发展现状和客观分析茶业前景,正确宣传茶叶的基本饮用功能,多做老百姓喝得起的茶,才能促进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随着各级政府对茶业的日益重视,境内外资金纷纷投入茶产业,推动了茶业发展 。目前,我国茶树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面积和产量均列全球第一位;与上世纪相比,茶叶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绿茶、乌龙茶比重明显增长,红茶比重大幅度下降,但近两年有所回升;名优茶生产快速发展,去年名优茶产量约56.7万吨;茶叶新产品和深加工新产品的比重有所提高 。
我国茶业虽然总产高、产能大,但单产低、单位面积效益低,随着茶叶价格持续攀升,茶叶出口增长缓慢,内销压力大 。
【茶叶专家培训走进贵州 新观念 技术助黔茶腾飞】要实现最小投入产生最大效益,茶业发展必须遵循适度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茶叶生产优质、高效、生态 。
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标准茶园建设力度,加快无性系良种的推广速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适度淘汰立地条件差的低质低产茶园 。推行精准栽培,提高茶叶自然品质 。推进茶叶标准化加工,实现茶叶产品质量升级 。推广茶园耕作、采茶机械化,以及茶叶加工连续化机械作业,降低生产成本 。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推进高新技术在传统茶产品加工及深加工领域的应用,实现茶叶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
大力推进专业化分工,以期达到种植标准化、良种化,加工机械化、营销品牌化 。
科学认识名优茶对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品,不是药,不是贵族专利品,更不是投资品 。名优茶面临劳动力不够、价格过高等制约 。要走出“名茶越采越嫩”的误区,单芽茶不能成为茶叶发展的主流 。重视大众消费市场,避免过度包装,不宜把茶叶贵族化、功能资产化、定位奢侈品化,多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 。
市场开发要跟上规模扩张步伐
国家茶叶专家、研究室主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姜爱芹
贵州发展茶产业有很好的气候和生态优势,做好贵州绿茶,市场前景比较广阔 。但全国做绿茶的产区很多,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 。
从全国茶叶消费的品类结构看,尽管红茶近几年发展速度比较快,但绿茶消费的市场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贵州作为绿茶大省,抓住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政府积极引导,近两年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
随着贵州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开发和贵州茶叶消费群体的培育非常重要 。市场开发的进程如果跟不上产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将影响贵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贵州作为茶叶新兴产区具有后发优势,在市场开发方面不仅要重视自有品牌茶的市场培育,还应该抓好贴牌茶叶基地市场的培育 。自有品牌茶市场开发可以借鉴东部产区品牌创建和市场开发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降低贵州茶品牌创建和市场开发的摸索成本 。贴牌茶叶市场开发可以考虑效仿“中国制造”,把贵州打造成中国优质绿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在做贴牌加工的过程中学习品牌茶叶和品牌企业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快速成长 。
另外,贵州也要积极转变产业发展观念,在市场开发方面要重视大众消费市场的培育 。不能单纯模仿其他产区的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发展名优茶带动茶产业发展,要大力开发适合大众消费的机采机制优质茶产品,破解制约名优茶发展的劳动力瓶颈 。贵州茶产业的茶园基地面积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可以通过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实现低成本发展战略,用成本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