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不把天聊死的三大能力 其实小朋友都会( 二 )


儿童并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成人与他们进行对话 。儿童在14个月大时就能够使用非言语的动作来吸引成人的注意,达到发起对话的目的 。
儿童的对话维持能力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 。2岁前儿童与成人的对话中,儿童对成人的回应只有21%是与话题相关的,到3岁后儿童的维持性回应已经达到46% 。此外,儿童维持对话的方式也不断增多 。3岁开始,儿童能够在模仿大人的同时添加或替换一些新的内容 。
对话修补能力对儿童的要求很高,发展较晚 。研究发现,2岁以前儿童发起修补请求的数量极少,而且请求的形式也仅限于"嗯?"、"什么?"这类简短的请求 。32个月时,儿童发起修补请求的数量开始明显增多,但形式仍局限于简单地请求大人重复 。而到了4、5岁,儿童不仅学会了请求重复,还会更多地让对方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

聊天不把天聊死的三大能力 其实小朋友都会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刘洁含,范义贞绘制
与同伴的聊天提升聊天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在儿童语言和社会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与和成人的对话相比,儿童与同伴之间的话轮转换并不怎么熟练,经常会出现话轮之间间隔过长或话轮中断的现象 。
4岁儿童与同伴的对话大部分都无法达到对话目的 。虽然他们的话轮数量也不少,但话轮之间的联系松散,多为独白式语言 。而到了5岁,儿童就能够与同伴进行较长时间的交流谈话 。下面是一个5岁儿童与同伴就游乐场这一话题进行的一小段对话 。两位小朋友的对话话题紧密相关,互相回应,话轮完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