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游天台山,赏杜鹃花 问天台茶

图为“杜鹃仙子”在天台山茶园 。
能赶在“2012中国旅游日首游天台山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参加天台山旅游,幸甚至极 。
天台山有许多旅游资源,五月十六日的活动是赏茶看花 。海拔1098米的华顶峰是天台山脉主峰 。从峰顶鸟瞰群山,重重山峦犹如莲花,古时“花”通“华”,故名“华顶” 。而华顶峰恰恰是徐霞客游览天台山所到的第一个景区 。《徐霞客游记》开篇就是《游天台山日记》,因此,这次让我能够踏着徐霞客的足迹,体验返璞归真的旅途,福分、缘分合二为一了 。
夏至节气后的天台山顶峰,杜鹃盛开,新茶吐绿,芬芳袭人,沁人心扉 。在这天然氧吧里,茶在杜鹃花丛中,杜鹃又在茶丛中,或高或低,或艳或绿,彼此不分你我 。杜鹃把花香侵润在茶的肺腑里,茶树把清茶渗透在杜鹃心窝里,茶香、花香,香遍山谷 。盛开的杜鹃,漫山遍野,如霞如锦;翠绿的茶树,花下厮守,林木笼烟 。真是一道奇观 。身边资深茶友插话:“如果把这一区域内的茶园进行有效管理,进行独立采摘和制作,那么,华顶的茶味必定有杜鹃花的味道 。”是啊,天台山,是茶树和杜鹃的家,虽经历漫长岁月,确也相濡以沫 。当云海、日出、杜鹃、雾凇,被誉为“华顶四绝”的时候,守护在天台山的杜鹃与茶树不为荣誉所惑,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年华,一年又一年,循回不断 。
今日阳光明媚,站在天台山葛仙茗圃向下远远望去,除了五彩缤纷的花海和翠绿的茶园而外,还有那白云如絮,随风飘扬 。如遇风起,云海波涛翻滚,气势磅礴 。当然,若能体验到薄雾如纱、若隐若现的烟雨朦胧景观,不乏也是一种人生享受 。当地人说,天台山华顶的气候是瞬息万、变幻无穷的,一年四季,各有风骚,人在其间,移步换形 。难怪诗人李白会发出“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那般对天台山神往和眷恋的呼声了 。
赏花虽要紧,“问”茶更心切 。
在天台华顶“葛玄茗圃”碑文身边,只要稍稍抬头,便可看见一处狭小“归云洞”,洞边摩崖石上,刻有“归云”两字 。据当地史志记载,东汉末年,道人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这样计算,早在一千八百多年之前,天台山上归云洞旁就已经开始出现人工植茶了 。但究竟葛玄是否是中国乃至世界种茶第一人,现在断论还为时过早(因为西汉的吴理真仍被学界质疑),所以说这“归云洞”对业界而言,“源头”是否在此,的确很重要 。此为一“问”;
杭州西湖龙井茶之源是从天台山而来,故葛玄茗圃又被冠以“江南茶祖”之称 。这一点学术界多有肯定 。史载苏东坡考证:杭州最早的茶树系南朝诗人谢灵运在杭州译佛经时,由天台山带去的 。《西湖全书》有此记述 。此为二“问”;
茶有天台山传入福建一说,不知是福建的大部还是局部,的确有些费解 。但在《茶叶通史》有如下描述:“唐末宋初,茶由台州(天台)传入庆元而入福建,形成了包括政和、松溪和建瓯在内的福建茶区 。”此为三“问”;
据韩国《三国史志》《新罗本纪》载:兴德王三年(公元828年)冬十二月,遣唐使大廉持天台山归云洞茶种归国,播种于地理山(今韩国智异山),首开中国茶引入朝鲜半岛之先河 。这一点,韩国学界自己认同,无有争议 。此为四“问”;
最后一“问”,在公元804年,也就是日本遣唐使最澄法师到此研习天台宗教义,回国后将来自天台山的茶播种日本,开创了日本种茶先列 。对于这一点,史料有证,毋庸置疑 。
问茶问得似乎有些凝重,倒是生出点学术气味了 。神思转移,当我再度凝视着绚丽夺目、似锦似霞的杜鹃花,阵阵馨香缓缓袭来,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宁静而又和谐 。
行进在下山小路,思绪起伏,我仿佛看见了仙家道人在此创立中国道教南宗,耳边响起了寒山与拾得之间的机锋妙答,眼前浮现了抑富济贫的“活佛”济公从天台走向杭州西湖,目睹了米芾在此留下了“第一奇观”的摩崖石刻,以及王羲之练习书法所留下的墨池,如此绝妙而又风花雪月之地,也就明白了“游圣”徐霞客为何把这里作为游记的开篇地 。
神秀天台山,文化积淀深厚,尤以儒释道三教遗迹均表明这座文化圣山的璀璨夺目 。
【首游天台山,赏杜鹃花 问天台茶】即将告别茶香四溢、杜鹃盛开的天台山,霎时,白云堆里传来了一声钟响……是葛玄道人?还是智者大师?淘尽山花人不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