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州茶博会给了西双版纳一项荣誉——“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 。这是实至名归 。西双版纳历来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和重点产区 , 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之一 , 是普洱茶的故乡 。西双版纳成就了普洱茶 , 也造就了普洱茶历史的辉煌 。
人们说普洱、道普洱 , 始终绕不开西双版纳这个历史基点 , 包括古六大茶山在内至今依然遗存在西双版纳州的十二座古茶山 , 既是历史的见证 , 更是西双版纳现代茶产业不可复制的十分珍稀的历史文化与产业资源 。如果说 , 十二座古茶山抒写了古代及近代普洱茶历史里程碑式的精彩华章的话 , 那么 , 一个易武乡 , 一个勐海县 , 加在一起完全可以构成大半部近代普洱茶史和现代普洱茶史 。那些被茶友们津津乐道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 , 都是由胎生于易武古镇的商号和勐海茶厂所创造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 普洱茶又盛传天下 , “大益”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 “大益”、“七彩云南”两家茶企荣膺2011年度“中国十大著名茶企业” 。能在普洱茶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 , 依然是西双版纳的血统 。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圣地 , 是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 , 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以品质、以规模、以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而成为超过一般品牌意义的品牌 。
“我们不能沉浸在历史的辉煌中 , 我们需要为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未来制造新的辉煌” , 主管茶产业的州人民政府生物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庆友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他同时向采访人员全面介绍了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向去总结历史、设计未来 , 更需要从横向来寻找与先进省市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 。以科学发展观来创新文化、创新品牌、提升产业 。”李庆友说 。
2011年 , 西双版纳全州茶园面积达73.2万亩 , 产量为2.8万吨 , 实现综合产值13.7亿元 , 其中茶叶农业产值不到4亿元 。综合效益无论是从茶园平均亩产值 , 还是茶农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来看 , 无论与福建安溪铁观音比或是与先进的名优绿茶产区比 , 差距依然很大 。历史的普洱、文化的普洱 , 甚至科技的普洱 , 成就了普洱茶品牌 , 但声名在外的普洱茶公共品牌的价值 , 没有让处于种植业的西双版纳茶农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 受益最多的是全国的茶商、经销商及少数境内的品牌企业 。一个产业 , 如果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业 , 如茶农不能受最大程度的利益 , 是值得反思的 。农民在产业比较效益中 , 如果选择放弃了茶 , 没有种植业作支撑的产业 , 就如空中楼阁 , 又如何言及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的辉煌呢?
分析其中原因 , 传统的带有小农经济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 最主要的根源还是茶农的商品意识、思想观念的封闭与落后 。“十一五”期间 , 西双版纳州启动了“万名茶农培训工程” , 先后培训茶农达6万余人次 , 开展了无公害茶、有机绿色茶园认证 , 狠抓了低产茶园的改造 , 推进了初、精茶厂的标准化生产改造等等 , 这些举措为“十二五”西双版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 , 仅茶叶综合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这两项 , 5年间分别增长了161.4%和83.5% 。茶价 , 尤其是古树茶的价格上涨了 , 茶农收入有了稳定和大幅度的提高 。
在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李庆友主任说 , 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茶园为主功方向 , 着力科技创新 , 在推动茶园优化改造的基础上 , 强化在种植、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 , 构筑西双版纳茶文化新体系 , 探索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以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 , 全面推动西双版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把西双版纳建成全国最优质普洱茶基地的目标 , 以勐海县为重点 , 把勐海县打造成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打造以易武为中心的古六大茶山及以景洪、勐海、大渡岗为中心的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相结合的茶旅游精品线路 , 以“文化普洱”来谱写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新篇章 。
推荐阅读
- 冲泡普洱茶需注意的些问题
- 东茶西移 贵州欲打造我国最大产茶基地
- 今年普洱茶价普涨四大疑问及回应
- 双灵村打造江南生态茶村 九曲红梅香飘更远
- 今年普洱茶价将不会重演07年的疯炒暴涨行情
- 洛阳茶市,普洱茶价涨约成 趋于平稳
- 今年云南遭遇大旱 高档普洱茶价涨惊人
- 顶级普洱茶千克售价过万 业内,不会出现大泡沫
- 七个指标教你鉴别优质普洱茶
- 庐江县优先扶持茶产业 优质茶叶市场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