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栽培管理技术详解( 二 )


①深修剪:茶树经多年采摘,茶叶产量、品质逐渐下降,对此宜采用深修剪,剪除冠面下鸡爪枝层,修剪深度为1520cm 。经深修剪的茶树,对当年夏秋茶新梢留叶采,以养树为主,恢复树势,重新培养采摘面 。
②重修剪:重修剪的对象是树势呈半衰老和未老先衰、产量品质明显减退的茶树 。一般茶树在离地40cm左右高度修剪,部分低矮茶树以剪去原树高的一半为宜,呈水平形修剪 。对于肥培管理水平高的茶园,当年夏秋茶合理打顶养蓬,及时留叶采,年底即可复壮树势 。
③抽刈:又称局部台刈 。对衰老茶树,根据枝干衰老程度,剪去茶蓬中病虫枝和严重衰老枝干,留下新发出的地蕻枝和粗壮的骨干枝加以培育,继续维持茶树生产力,这是茶区的传统经验 。以后采用抽刈和重修剪相结合方法进行,这对改造半衰老茶树,复壮树势的效果更快更好 。
④台刈:对生产力已明显衰退、茶树十分衰老的茶园,采用台刈措施,当地茶农称为砍蓬 。茶树台刈高度,一般在离地5cm左右 。当地茶农用的台刈工具多为锋利的砍柴钩刀,现也有用台刈剪或台刈机,但剪口均要求光滑 。茶丛刈去枝干后,要及时清理树桩,扒开四周泥土,通过曝晒或用火烧,进行消毒灭虫,有利于健壮新梢,并开沟增施有机肥,促进茶树生长 。当年萌发新枝,通过两次定型剪或不断打顶留叶采等养蓬措施,重新复壮树势,培养丰产型树冠 。
茶树修剪改造,必须有其他技术措施相配合,效果才会显著,如加强肥水管理,实行因树制宜地剪采结合,合理采摘,培养新的树冠,及时防治茶树病虫害等 。
4.土壤管理
龙井茶区群众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茶园土壤管理积累了一套三耕四削的宝贵技术经验 。三耕就是春耕、伏耕、秋耕 。春耕宜浅,目的是松土与切断草根,在立夏至小满期间进行;伏耕在大暑至立秋期间进行,比春耕深,主要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下层水分蒸发,增加雨水渗入量;秋耕在寒露至霜降期间进行,要求深度达到2025cm,即把底土掘起,翻转打碎,表土埋入底层,耙平,既可熟化土壤、深埋杂草与虫蛹,又可提高土壤肥力 。四削就是削春草、梅草、伏草和秋草 。主要能解决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的矛盾,并变杂草为肥料 。四削一般掌握在与三耕时间交错进行,质量要求严格,除春草外,均要先削草后掘地,即先把杂草削除归堆行间,等晒干后埋入土中,做到丛内清,四边光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龙井茶区的三耕四削这一传统的土壤管理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 。到80年代后期已改为少耕药除,即每年主要在晚秋深耕1次,春耕以锄草代替,其他3次削草基本用除草剂替代 。这样既保证茶园管理质量,又省工,并能降低成本 。
龙井茶区部分坡地茶园的土壤管理,结合耕锄,还采用了茶园铺草措施,即利用作物秸秆、山草等有机物料铺入茶行土表,这不仅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稳定土温的作用,又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这是一条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 。
5.茶园平衡施肥
50年代初期,没有化肥,龙井茶区茶园均施用农家土杂肥和菜饼 。60年代开始施用少量化肥 。以后逐年增多,并根据茶树生长季节特点和需肥特性,采取重施有机肥和配施氮、磷、钾等化肥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茶树对养分的需求,形成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茶园平衡施肥经验 。
基肥在立冬前施,一般都用菜饼或农家肥,特别重视施用菜饼,每亩开沟施200300kg 。近年菜饼供应不足,部分茶园用三元复混肥,如中茶1号专用肥作基肥,每亩施75kg左右 。追肥每年施3次:第1次在惊蛰前后施,称催芽肥;第2次在立夏后施,称接力肥;第3次在小暑前施,称脱力肥 。追肥均用速效氮肥,如每次每亩用尿素3040kg或用硫酸铵6080kg 。同时在采茶季节还多次用浓度为0.5%的尿素或0.3%的硫酸铵溶液喷施叶面,多数采取采1批鲜叶喷施1次,可以增产和提高茶叶品质 。龙井茶区群众还有看树、看土、看天巧施肥的经验 。例如,看茶树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瘦及吸肥能力来决定施肥量和次数,遇雨天不施肥,在雨前雨后巧施肥,干旱天气掺水施薄肥 。实践证明这样才是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
6.塑料大棚茶园栽培技术
近年,龙井茶区为适应名优茶发展需要,在部分茶园搭盖塑料大棚,利用它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效果,促进春茶早发,增加名优茶产量产值 。据试验,冬季和早春搭盖塑料棚的茶园与不搭棚的对照茶园相比,最高气温提高712℃,最低气温提高24℃,有效积温增加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8%12% 。一般年份可提早1020天开采 。塑料大棚茶园能避免冬季霜冻危害,特别是春季倒春寒对萌动新梢造成的伤害 。春季名优茶产量可比棚外茶园增加1倍以上,产值增加2倍左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