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栽培管理技术详解

龙井茶是我国的传统名茶,产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保证了龙井茶的优质高产高效 。
生态环境
龙井茶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西子湖西南侧的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 。茶区峰峦叠翠,林木参天,云雾缭绕,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年降雨量达1600mm,气候湿润,日照适宜 。茶区土壤为丘陵砂岩残坡积母质发育的黄红壤,其主要土种为黄泥砂土,质地疏松,多为微酸性的砂质壤土,主体土层厚度中等,下接半风化的母质层,土壤通透性较好,施肥效应显著 。土壤有机质层深厚,养分充足,排水良好,茶树生长持续平稳 。特别是茶区四周植被丰富,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势条件 。如杭州西湖龙井村茶园,北面天竺诸峰环峙成为防御寒潮侵袭的屏障,西面是著名的九溪十八涧,溪谷逶迤,潮湿和煦的南风回旋其间,漫射光丰富 。这些得天独厚的地势植被气候要素,为龙井茶优良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主要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龙井茶区广大茶农根据龙井茶树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地理生态条件,积累了适用于本地的种茶经验,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
1.茶树种植
选择的园地要规划设计,坡度15°以上的要修成水平梯级园地,15°以下的要划等高线,经初垦、复垦和施好基肥后即可划行种植 。
(1)种植方式和密度 龙井茶区传统的种植方式多采用种子丛式穴播或育苗丛栽,60年代后开始推广密植条栽,80年代试种了部分密植速生茶园,90年代发展的新茶园多采用合理密植的单条或双条种植方式 。单行条栽的规格为:行距130150cm,丛距33cm,每丛3株,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的规格为: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丛距33cm,每丛23株,每亩种植60008000株 。
(2)苗木质量规格 现在,龙井茶品种都采用无性繁殖,出圃的茶苗,要求苗高在25cm以上,主茎粗在3mm左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无检疫性病虫害 。
(3)茶苗移栽时期和技术 晚秋(秋分至霜降)或早春(雨水至惊蛰)是移栽茶苗的适期 。在墒情好的年份,晚秋移栽的茶苗,秋冬季先发根,开春后早发芽,要比早春移栽的茶苗早成园 。移栽茶苗要十分注重种植质量,起苗时要少伤根,出圃茶苗要及时种植,定植时将根系舒展平铺在种植沟底部,覆疏松细土八成,踏实,再覆土至泥门上,压实,浇透定根水 。对粗壮且多数高于30cm的茶苗,定植后应及时定剪,剪口高度1520cm 。茶苗移栽后还要做好抗旱、防冻等保苗措施,主要有土壤铺草,适施薄肥,及时治虫除草,缺株补植等工作,保证新种茶园壮苗、全苗 。
2.茶树修剪
(1)定型修剪 对移栽后的幼龄茶树,要及时定型修剪,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应在离地15cm处定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高档茶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 。以后两年均可采取春茶前多采高档茶,后期适度修剪的方法,当年新梢以养为主,采留结合,当树高达70cm左右,树幅达85cm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
(2)轻修剪 龙井茶群体种在本地具有生长力强、分枝多、发芽密的特性,传统的栽培管理没有修剪的习惯,而是采用打顶养蓬、以采代剪、采留结合的方法培养采摘面 。随着技术进步与生产的发展,根据生产茶园采摘批次多的特点,对生产茶园常采用轻修剪措施,目的是刺激茶芽萌发、平整树冠、控制树高、便于采摘 。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一般在春茶采后进行,剪去冠面35cm的新梢,阳坡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进行,有利春茶早发和增加名优茶产量,这比传统方法要优越得多 。
【龙井茶的栽培管理技术详解】3.茶园改造
(1)砌坎保土,深耕改土 现有茶园多分布在山坡上,对梯坎倒塌的老式茶园,逐年进行修整、改造,改坡地为梯地,改泥坎为石坎,改丛栽为条栽,在茶园四周与路边建立排蓄水系统 。同时挑培客土,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这些措施能大大提高坡地茶园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茶树根系伸展,增强生长力 。
(2)改造树冠,更新复壮 龙井茶区的茶园多数是1949年前和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老茶园,经长年采摘,树势渐趋衰弱,树冠急待逐年更新改造或换种改植 。根据当地的经验,对树冠更新改造应因树制宜,修剪改造宜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主要有4种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