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茶企不抵个立顿 中国茶如何走出困境( 三 )


要想吃鱼,就要学会像鱼一样思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思考品牌和战略,从消费者的角度,由茶叶专家来负责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
重品类而轻品牌的后果
中国茶叶企业的最大特征就是小而分散,7万多家茶叶企业,没有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1%,品牌知名度普遍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的积累,一些历史名茶品类已经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例如铁观音、龙井、碧螺春等 。
这种落差导致茶叶企业普遍倾向于宣传品类,以品类吸引消费者,而弱化甚至忽视品牌的宣传 。在每一个茶叶市场、茶叶店和茶叶包装上,最为突出的都是大红袍、龙井等品类名 。如此做法,在短期可以吸引消费者、促成销售,但从长期来看,无疑会加大品类和品牌知名度之间的差距,形成恶性循环 。
当其他普洱茶品牌还在宣传、炒作正山、班章老树等概念的时候,大益普洱几乎是国内最早有意识来凸显品牌的茶企,目前大益已经成为该品类的代表品牌,遥遥领先于其他普洱茶企业 。
渠道模式的弊病
国内茶企大多采用专卖店模式起步,中高端品牌尤其如此,专卖店的做法似乎已成为行业共识和惯例 。专卖店渠道模式的结果,就是带来产品线、产品品类的不断扩张,最终沦为渠道品牌 。
以天福为例,天福以铁观音起步,由于采用专卖店模式,受专卖店单店赢利压力影响,不断扩张产品线和产品品类,除经营中高低档铁观音,还经营茶具、茶点、大红袍、普洱等各个品类,最后彻底成为渠道品牌 。八马、华祥苑等品牌的路径也大多如此 。
【7万茶企不抵个立顿 中国茶如何走出困境】实际上,虽然茅台等白酒品牌也有专卖店,但茅台的专卖店并非其核心渠道,尤其在起步阶段 。即使在今天,茅台的专卖店也更多起到宣传、展示、配合打假等功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