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颜知己相伴 生活优雅而芬芳( 二 )


爱茶之人,喝的是茶,也是讲究 。用紫砂壶和玻璃杯去泡同一种茶,味道迥异 。
为何要如此细致、讲究?孟彩虹给了我们答案:茶是道 。无论冲泡,还是欣赏,都要郑重其事 。无论什么茶,冲泡时只有虔诚用心,方能真正品味出其独特 。
喝茶,也是养生 。她称,因为茶的自然功效很多,可解毒、可健体、能清心、能修身,能使人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 。所以,我国历代的文人骚客、社会名流、商贾官吏、佛道人士等都以尚茶饮茶为荣,修身养性 。
[茶文化]
历史眷恋,三教浸染
茶叶的鲜灵,被时间眷恋 。我们之所以爱茶,其实爱的是它的内涵,它的文化茶友孟彩虹深情地说,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教的浸染,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道精神 。
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而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 。孟彩虹说起茶文化给我们讲解:儒家把中庸和仁礼思想引入茶文化,主张通过饮茶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而我们的茶文化,无一不是渗透着和的思想: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饮茶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品茗的心境,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
道家以茶求静 。茶之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的神韵 。认为茶乃草中英,食之可以祛疾养生,饮茶还能使自己的静修得到提高 。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际,当时在西南的四川一带已有饮茶的记载 。到了两晋、南北朝之际,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茶文化的萌发期,开始进入佛教僧侣的圈子 。
唐代是佛教禅宗大力发展的时期,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 。
而茶与禅的结合,要从达摩祖师来中国传法说起 。相传达摩祖师面壁坐禅九年期间,有一天因打瞌睡而苦恼,于是将自己的眼皮撕下,丢在地上,不久地上就长出一株绿叶植物 。其弟子就用绿叶煮了盛汤给达摩喝,达摩祖师喝过后,顿觉神清气爽,打坐时再也不打瞌睡了,从此以后,达摩坐禅时都喝以这种叶子煮的开水 。
因此,茶与佛教的结缘,最早的契机可能是茶的破睡功能 。
[茶异]
种类繁多,因人而择
他们这帮茶人,除了爱喝茶,更爱吃茶 。我都是把泡过的乌龙茶叶片晾干,用鸡蛋或者面粉裹一下,再过油炸一下,食用时既有茶香,又有脆爽,别有一番滋味儿 。茶友王雪说,她还用茶叶包包子、包饺子,或者和鸡蛋放在一起炒,有时,喝过的茶叶多了,就把各种茶叶晾干做枕头 。在她家里,已经做了3个茶枕了,真的可以促进睡眠,而且明目 。
梅子说,茶对人体不仅有营养价值,也有药理作用呢 。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所言: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
我查阅资料才知道,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都证明,在茶叶的化学成分中,有机化合物能达到450多种,无机矿物营养元素不少于15种 。但每一种茶的功效又各有不同,所以喝茶时也要有选择的哟!梅子以她喝茶的经验指导道:
茶有温有火,有厚有薄;人有壮有弱,有阴有阳,如果有条件,四季最好喝不同的茶 。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要舒肝,宜喝绿茶,以生阳气;
夏季暑气上升,宜喝清凉的老白茶,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且白茶中含有的活性酶,可以促进脂肪分解代谢,促进血糖平衡;
秋季分前秋、后秋 。前秋喝铁观音,后秋喝大红袍;
冬季万木萧肃,要暖胃行气,可以喝普洱,或者百年以上的老茶 。
以我多年的经验来讲,喝茶 。汤水要清,其味要香,口感淳厚,绵厚不薄 。王雪说,要能感觉出茶的变化,从入口,到舌尖,润上腭,经喉部,都各有特色,各有味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