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壶会友 养壶养性

【以壶会友 养壶养性】核心提示
备壶、温壶、洗壶、投茶、润茶、浸茶,一番细水高冲之后,茶台上的紫砂壶中,墨绿的茶叶如花展开,清幽的醇香顿时溢满书斋 。约会几位挚友,把茶言欢,幸甚至哉 。
走近这个热爱生活、追求雅致的格调人群,探访茶文化的奇葩紫砂壶文化,就如同透过一扇小窗融进了无边无际的浩瀚夜空,其中蕴含的历史源远流长,学问博大精深,足以令圈外人赞叹之、向往之 。
壶友亲历
爱壶如命 以壶会友
位于城区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茶城,是郑州紫砂壶的集散地,也是壶友的大本营 。
漫步茶城,入眼的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持壶品茶景象,当中紫砂壶比比皆是 。
作为一名老壶友,今年41岁、来自信阳潢川的杨海清经营茶叶、茶具多年,有着价值上万元的正宗宜兴紫砂壶、盖碗、茶盏、茶漏,茶托,茶布,壶刷,非洲红木茶台以及专用茶炉、净水机等全套专业饮茶装备 。
现在喝茶已经不纯粹是喝茶了,更多的是求得一种宁静的环境,平和的心态,淡定处世,修身养性吧 。杨海清说,现代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每一个人都需要时常反思,而思考的方式每一个人都有不同,对紫砂壶壶友来说,饮茶就是最好的方式 。
饮茶不用紫砂壶,真是遗憾之极了 。郑州的另一位壶友杨斌也是紫砂壶的铁杆粉丝,对紫砂壶钟情数十年,堪称骨灰级壶友 。
身为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紫砂茶艺专业委员会会长的杨斌喜好饮茶,不仅对茶文化颇有造诣,更是省内造诣颇深的紫砂器收藏家 。他的数百件紫砂壶藏品,占去了他的大部分精力和收入,可谓命根子 。
如今的杨斌,不仅自己全身心投入了紫砂圈子,妻子郭占华也志同道合,是一名紫砂壶工艺美术师 。
壶友心语
雅致魅力 欲罢不能
资料显示,紫砂壶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已经发展成了别具一格的紫砂文化,成为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精髓 。
客来敬茶,礼谊增情;口渴饮茶,润喉解渴;闲静品茶,修身养性;疲劳喝茶,舒筋消累,滞食用茶,去腻消食;烦恼吃茶,去燥清心 。杨斌讲,饮茶是东方传统习俗,也是修身、礼仪、文雅之举,但用紫砂壶饮茶,更为雅致,甚至提起紫砂,就可与雅致画上等号,而使用紫砂壶的壶友,也会被认为是雅致之士 。
在杨斌看来,造成这一结果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长久以来,紫砂壶上积淀的文化气息 。
在自己的工作室内,杨斌拿出了各种各样造型的紫砂壶,逐个进行介绍 。
它们或雍容,或富态,或淡雅,或清丽,每一把都有独特的品性 。杨斌说,明清时期,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在紫砂壶上或撰写壶铭、或书写款识、或刻之花卉,或印盖钤章,托物寓意,使得融合了陶瓷、书法、绘画、雕刻、诗词等众多艺术形式的紫砂壶渐渐脱离了纯粹的茶具范畴,升华为充满人文和艺术气息的雅致之物,有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之誉 。
杨斌认为,紫砂壶的魅力,除了历史赋予的文化内涵外,其形体美也是无可置疑的,堪称中国古典艺术美的集大成者 。
壶友说壶
独特结构,最佳茶具
对前人将紫砂壶作为最佳茶具的既定评价,杨斌深表赞同 。他认为,这个结论不仅是传统文化达成的共识,也是现代科技深入研究的结果 。
当你用紫砂壶和一般的茶具泡茶对比之后,你就会感受到、品味到差别,发现紫砂壶的好 。杨斌说 。
据杨斌讲,紫砂器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炻器,烧成温度在1200℃左右 。透过显微镜,人们可以看到成品紫砂器中存在着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多种矿物构成的大量团聚体,以及由高岭石等单一矿物构成的少量团聚体 。
每个紫砂壶的团聚体上,都有团粒内部气孔 。相邻团聚体之间,还有链状气孔,这就成就了紫砂壶的双重气孔结构 。其中,链状气孔是开口的,保证了壶的透气性;团粒内部气孔是闭合的,保证了紫砂壶不会渗出茶水,这与渗水的陶器和不透气的瓷器形成最大区别 。他说 。
杨斌认为,正是因为结构与众不同,紫砂壶导热较慢,不易烫手、可以炙烧、耐冷热骤变、不易爆裂,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还因能散发、吸附、留存茶味,使得茶香持久,回味悠长 。
同时,由于泡茶色香味皆蕴的紫砂壶制作精度高,壶口、壶盖压盖结构配合密切,且嘴流出口小,并与壶身成一定的斜角,客观上减少了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使得用紫砂壶泡出的茶比瓷壶更难变质,暑月越宿不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