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仁义之举 宋襄公不击半渡之师( 三 )


但是,宋襄公却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又建议说:“现在可以进攻了 。”宋襄公又说:“等他们布好阵后再打 。”楚军布好军阵后,便一冲而上,大败宋军 。混战中,宋襄公的卫士战死,他的屁股(大腿)也被楚兵射伤了 。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大家都埋怨宋襄公 。宋襄公不仅不知悔过,却反来教训国人:“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 。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宋襄公的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人们还能说什么呢?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目夷官拜左师、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左传》)泓水之战的结果是,宋国从此一蹶不振,楚国的势力进一步向中原扩展,春秋争霸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对于泓水之败,目夷仍耿耿于怀,抱怨说:“打仗是以胜利为目的,还说什么君子之道!真的按襄公你说的做,就去当奴隶服侍算了,何必还打仗呢?”
7/千秋评说
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为保“仁义”之名,既不注重实力建设,又缺乏必要的指挥才能,最终覆军伤股,为天下笑 。泓水之战也标志着自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的“礼义之兵”退出历史舞台,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的崛起 。正如《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小儿),不获二毛(老兵),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
泓水之战失败以后,宋襄公撤退到宋国襄邑的行宫里养伤,次年夏季,宋襄公因伤痛发作不治而死 。宋襄公虽然被后人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过诸侯霸主的地位,泓水惨败让后人对宋襄公贻笑千年 。
虽然如此,宋襄公仍是个颇富争议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大有两极分化之,赞美者认为他仁义有信,具有贵族精神;批评者认为他虚伪残暴,是假道学的典型 。
【宋襄公仁义之举 宋襄公不击半渡之师】那么,在你看来,宋襄公式的“仁义”,站在历史或现实的角度,该当作何评价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