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厚重美茶阳

【人文厚重美茶阳】茶阳镇是大埔县老县城 , 于明嘉靖5年(1526年)建县 , 至1961年县城才迁往湖寮 , 其作为县城长达435年 。茶阳古镇是汀江河、西门河、小靖河三溪合流汇聚的古城区 , 历来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名胜景观酿佳作
古往今来 , 很多文人墨客对茶阳美景驻足流连 , 并留下不少诗词佳作 。自东门(朝阳门)对面可见一帘瀑布 , 《东磜悬流》诗云:峭壁苍苍万古悬 , 飞岩破峡泻清泉;翻凝素练千寻挂 , 倒挽银河落九天 。在春潮水丰季节 , 虽看不见激流飞瀑 , 但奇妙的清流 , 郁郁葱葱的山毛桃、鸭脚树 , 苍翠的叶子 , 把陡峭的悬崖石山点缀得如一幅天然美图 。
从悬崖往前不到半里 , 盘踞着千年前惭愧祖师潘了拳卓锡的第二站清泉古刹 。此刹重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 距今近500年 。古诗《山寺闻钟》有云:侧耳禅林倍有情 , 白云深处响钟声;好凭锡杖敲来久 , 唤起尘缘梦早醒 。
在茶阳狮子口码头 , 更有狮崖春花美景:嶙峋怪石锁溪门 , 溪畔形如狮子蹲;况复春来风景好 , 争红斗紫映朝墩 。狮子口 , 地处城区汀江河下游出口处 , 河岸原有一块巨石 , 形如狮蹲 , 对岸的坡脚石岩紧夹着汀江 。由于出口狭窄 , 浩浩荡荡的河水在这里仿佛被夹锁着 , 激起的浪花不断地拍击两岸 , 气象颇为壮观 , 狮崖春花因此得名 。近几十年来 , 由于扩宽公路 , 炸取山石 , 路面河面开阔了 , 虽看不见蹲狮的巨石 , 但春来时还可看见河岸山坡上漫山遍野的各色野杜鹃 , 跟黄昏落霞相映成趣 , 异彩纷呈 。
牌坊古迹显千秋
茶阳牌坊首屈一指的当属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父子进士石牌坊 。此牌坊坐落于金山之麓大埔中学的校门石阶前 , 建成于明万历38年(1610年) , 是朝廷为褒扬饶相及其子饶与龄先后中进士而兴建 。父子进士石牌坊西侧还有两个规模稍小的石牌坊:一为天褒节孝石牌坊 , 建成于清乾隆4年(1739年) , 因百侯儒士萧以继的继妻邬氏而建 , 邬氏之孙萧翱材是清顺治戊戌(1658年)科的首个进士 。另为天荣节孝石牌坊 , 建成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 , 为旌表监生西河人张瑄而建 。这些石牌坊内的很多文字 , 至今仍清晰可见 , 是研究古代人文历史不可多得的文物 。
茶阳境内的其它石雕牌、匾不计其数 。此外 , 彰显功名的楣杆石也存几处:饶氏冬官第大门前、罗屋垂裕堂大门前、饶氏炽昌堂前 , 张氏家庙和罗屋光裕堂以及海神天后宫的内墙上 , 各存古碑记一块 。
茶阳古寺古居古井众多 , 颇具特色 。古寺庙存有关岳庙、清泉古刹、邹公庙、天后宫、中城伯公、城隍庙等 , 这些寺庙至今香火旺盛 。明清时期古民居有张氏家庙、罗屋垂裕堂、陈氏大夫第、王氏植槐第等 , 其中有些大屋为九厅十八井 。这些古民居的共同点是:进入大门后的路面可见铺成横直状的花岗石条 , 据说直条石可行 , 至横条石则要下跪 , 以表尊崇礼仪 。古井遗存四口:中城井、饶诒谷堂井、饶冬官第后井(罗屋前)、学前街井 , 都有数百年历史 , 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茶阳人 。
茶阳街道骑楼林立 , 充满古典气息 。据1942年《民国大埔县志》记载 , 当时老县城有中小私营店铺601间 , 大多有骑楼 , 居全县之首 。
文化艺术代相传
从古到今 , 茶阳的汉乐汉剧和民间艺术也很活跃 。
汉乐汉剧方面人才济济 , 有解放前后扬名海内外的汉乐五大天王:洋琴饶从举、琵琶饶碧初、唢呐王光丕、箫子饶托生和提胡饶淑枢 。他们个个技艺高超 , 可谓炉火纯青:饶从举的洋琴正反侧背都能弹奏自如;王光丕能唢呐双鼻吹奏 , 嘴巴还要吸烟这些艺术前贤都参加了汉剧团并赴省进京表演 , 后多在广州音专(星海音乐学院前身)任教 。此外 , 汉剧丑角唐贯贤的时迁偷鸡演技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
茶阳花环龙历史悠久 , 在《古镇茶阳》有记载以来已有200余年 。巨龙腾飞双龙抢珠等技艺表演参加县、省和国家竞赛 , 均获成功 , 载誉而归 , 为茶阳争得中国花环龙之乡光荣称号;雄狮舞、鲤鱼灯舞 , 大锣鼓表演等 , 亦为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