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鉴史,越陈越香与普洱茶的革命】早在明清时期,由于普洱茶产地远离中原,从而保留了大量唐宋制茶遗风以及当地原生态的制茶方式 。更重要的是:由于普洱茶远离销区,被迫与中原主流制茶方式进行错位竞争,绕开中原绿茶的主流消费市场,主攻藏区与满蒙贵族市场 。同时因为长途运输的需要,普洱茶发展出了以饼砖沱为主的产品形态,以及喝陈茶的传统 。
清末民国,随着普洱茶南洋通道的开辟,香港成了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与消费中心 。这时,普洱茶因价格便宜耐泡,而成为香港、广东一带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消耗品 。解放后,普洱茶在绿茶的冲击下极度萎缩,但在港台却完成土鸡变凤凰的神话 。
首先,普洱茶具有实惠的特点,因此广受香港引车卖浆之流的欢迎,使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港台经济狂飙突进期,其必然带来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繁荣,文化在向民间扩散,一些文化人深入民间挖掘民俗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不入流的普洱茶文化 。在这些茶人的努力下,通过建构普洱茶的文化体系,以越陈越香理论为核心创造出了普洱茶的全新价值 。这也是中国茶叶的一场革命对绿茶主张贵新传统的革命 。
事情还不止于此,随着90年代以来,港台茶人深入云南茶区,又创造普洱的另一个核心价值原生态价值 。众所周知,港台经济的发展领先大陆二三十年 。当大陆国门在八十年代打开,国家拼命发展经济,国民还在为生存而奋斗之时,港台已经由生存型的消费转向了满足型消费 。其不再强调消费的数量,而是强调消费的质量,尤其是生态、健康观念的兴起,使得大家将目光转向能尽量保持天然状态的事物 。当港台茶人深入云南探寻普洱茶的种植与加工过程,无疑如获至宝,因为中国的茶叶没有比云南的茶叶更天然、更生态的 。他们将之称为原生态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宣讲,从而开创了中国精工做茶之外的原生态路径 。
到了2000年以后,大陆经济通过20年的发展,国民已经告别了普遍贫困,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享受型、体验型消费,开始有了食品安全、天然生态之观念 。而港台人从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越陈越香原生态两个核心价值,这时已经初成体系,这无疑给大陆人消费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指南 。于是,以邓时海、石昆牧为代表的港台茶人,就成为大陆茶文化的革命导师,越来越多的大陆人从绿茶、铁观音,转为普洱茶,加上普洱茶具有增值保值的金融属性,使得大家趋之若鹜,从而上演了一场疯狂的全民普洱茶运动 。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展览】“赏文品茗启智润心”——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
- 浅夏品茗 怡然自得
- 普洱茶不是越陈越好,两者都不是
- 名人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
- 越陈越香的六堡茶7种香气类型
- 魅力海珠 分享品茗 海珠区工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禅心品茗 佛曰,归茶曰,归零 归 归无
- 茶席 规矩之上的自由
- 侗族的饮茶风俗
- 多国各具特色的饮茶品茗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