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何以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二 )


文章插图
 
福柯认为,一切道德活动确实是与身处其中的现实有关 。但是,它还包含一种与自我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还把自我塑造成“道德主体” 。其中,个体明确了自己对社会规律的态度,以及把自我道德实现作为生存方式 。
 
影片中,雪利和托尼并没有对种族隔离影响下的社会规律作出深刻领会,甚至对固化倾向的社会规律做出个体抗争,同样他也拒绝成为所谓的“道德主体”,这种态度也让两人更靠近与自我身份认知和解的释然 。
 
04
 
从某种程度上看,《绿皮书》很像《为戴茜小姐开车》 。它承载了《为戴茜小姐开车》质朴题材的同时,打破定性思维将人物设定做了颠覆:温文尔雅黑人雪利是社会地位更高的一方,白人托尼是浪迹底层的混混,将阶级和种族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则制造出更大的反差 。

《绿皮书》何以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文章插图
 
《为戴茜小姐开车》
 
有钱有才的雪利毕竟还是黑人,在歧视黑人成灾的美国南部,金钱和才华不是通行证,所以有时候他也要寻求托尼的帮助 。从这个层面上看,影片甚至触及到更深层面的意识形态 。
 
雪利曾经向托尼表示自己大学时期学的是古典乐,而唱片公司却坚持要他在流行乐领域发展 。他在台上意气风发,看起来实现了肤色和阶级地位的跨越,但以肤色为根本进行区别对待的社会里,褪去才华与学历的外衣后,他仍是白人眼里卑微的底层黑人 。
 
在那样一个时代,尽管雪利才华横溢,就算他能和美国总统结为至交,到头来还是逃不过肤色带来的束缚,比如他不能自由弹奏肖邦的音乐 。每寸黑色肌肤犹如枷锁一般套牢他的社会身份属性,或许这种“永无东山再起之日”的隐喻就是这部电影最残酷的文本延伸 。
 
05
 
对于奥斯卡而言,《绿皮书》通过一次南下巡演之旅串联起两个主题:对种族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真挚友谊的赞颂 。这个故事展现了包裹在幽默外壳之下的温暖内核,释放出真诚的善意,令人感到柔婉温情 。
 
雪利和托尼从价值观念上的相互排斥到最后彼此和个体双重身份意义上的和解,凭借浸透着不同肤色之间的包容尊重诠释了黑人以及新移民群体在美国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渴求真正平等的心路历程 。
《绿皮书》何以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文章插图
 
马丁路德金曾说,“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影片最后托尼家人和雪利的良好接触形成了心灵和情感上的突破与救赎,他们放下偏见,真正去理解彼此 。
 
影片虽然没有过多聚焦政治,却用其独特的视角让观众从影片中获得反思,感受雪利和托尼的情感蜕变和个体观念的质变,穿透影像传递关于美国种族主义的社会信息,还原对社会的反思以及对黑人民权的尊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