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高校“非升即走”政策:被和尚念歪了的“正经”

求职|高校“非升即走”政策:被和尚念歪了的“正经”

文章图片

求职|高校“非升即走”政策:被和尚念歪了的“正经”

文章图片

求职|高校“非升即走”政策:被和尚念歪了的“正经”

文章图片

求职|高校“非升即走”政策:被和尚念歪了的“正经”

前段时间 , 台湾大学植物所张姓副教授在实验室内上吊自杀 , 留下遗书表示主要是因为升等压力大 。
据张副教授的同学与学弟妹表示 , 张的个性比较内向 , 但做研究相当认真 , 升任副教授多年 , 一直没有办法升教授 , 近年论文发表又不顺利 , 加上最近身体出状况 , 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省内学界多名老师表示 , 大学老师升等主要是以发表论文的多寡分数来评定 , 教学与服务都只是配角 , 过去有所谓的「6年条款」 , 很多学校会在老师的聘书内载明 , 助理教授如果6年内无法升等为副教授就必须离职 , 让年轻老师压力非常大 。
谈到台湾省学界的「6年条款」 , 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词汇——非升即走 。
01痛心的“非升即走”经典场景回放
什么是“非升即走”?

这是Tenure-Track(预聘-长聘)的形象称呼 , 主要是通过对6年来科研的综合考评 , 决定要不要把助理教授晋升成副教授 。
如果晋升了就是留下来了 , 成为TenuredProfessor , 即为终身教职 , 无大过就不会轻易解雇 , 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如果考评结果不让人满意 , 那么助理教授就要离开另谋出路 。
但是 , 随着国内学术圈疯狂内卷 , 门槛水涨船高还带来一个后果:高校往往觉得不差人 , 后面还有更好的 , 于是非升即走的规定变成了聘期结束时参与“公平竞争”:
好的情形是你与院内同时招进来的人一起竞争 , 坏的情形则是你辛苦工作6年 , 却要和新招进来的博士和博后竞争 , 但基本上是处于不利的境地 。

对此 , 曾经有位网友讲了一段令人捧腹而又悲伤的例子 , 堪称是国内“非升即走”经典场景 。
学校:你这6年时间才发了3篇一区 , 今年新来的张博后可是手握5篇顶刊的人才 , 你给人家腾位子 , 心服口服吧?
你:我一周上3节专业课 , 给学院干2天的杂活 , 6年带了3个硕士 , 却每月只拿5000元工资 。 申基金报账都得自己跑 , 10平米的实验室还是公用的 , 5万块钱的启动经费到今天还没给全 。
还有 , 学校的XRD基线就没平过 , 电镜5万倍就开始漂 , 热重一股烧烤味 , XPS永远能检测到尿素的峰 , 现在拿我跟外面的博士后比产出 , 这合理吗?
学校:这当然合理!不然你以为我们为什么要招你?
此时 , 你愤然摔桌子走人 , 想着“此处不留爷 , 自有留爷处” , 开始给差一点水平的高校投简历 , 想着凭自己的学历背景 , 总能有个地方安家 , 可结果却是……
高校X:你论文质量不行啊 , 近5年成果不满足我们标准 , 博后做不做?有机会留下来哦!
高校Y:你岁数不小了啊 , 青基也申过了 , 要不给你个特聘 , 三年两个面上 , 非升即走 。 爱签签 , 不签滚!
高校Z:别的学校不要 , 我们凭什么要你?滚!
正在你黯然神伤时 , 发现原学校来了一封邮件 , 难道是良心发现想要续聘了?当你颤抖着点开了消息 , 只看到一行扎心的字:
由于您自行解约 , 请及时来退回人才补贴款和启动经费共计人民币10万元……
02“非升即走”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
调侃归调侃 , “非升即走”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是 , 但说要到它的优点 , 又颇为费力 。 幸好前两天看到聂辉华《一切皆契约》的书 , 里面的一段描述 , 全面地诠释了“非升即走”的价值 。
很多人以为大学老师都是“铁饭碗”“铁工资” , 情况其实不是这样 。
10年前 , 人民大学就开始招聘海外归国人才(戏称“海龟”) 。 一开始 , “海龟”都是高薪 , 一年收入几十万 , 大概是本土老师(戏称“土鳖”)的2-3倍 。

但是 , 有少数“海龟”研究和教学能力一般 , 甚至不如优秀的“土整” , 这种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引起了“海龟”和“土鳖”之间的矛盾 。
后来 , 学校对招聘机制进行改革 , 对“海龟”人员实行“双轨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