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鼎穴

天鼎穴位位置标准定位:天鼎穴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 。
天鼎位于颈外侧,扶突穴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或于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医宗金鉴》 。另说“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 。”《针灸甲乙经》;“在项缺盆直扶突,气舍后一寸陷者中 。”《太平圣惠方》;“在颈缺盆置(直)扶突后一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扶突后寸半,合人迎后三寸;一法迳取结喉旁开四寸五分”《循经考穴编》 。

天鼎穴

文章插图
天鼎穴的准确位置图
天鼎穴怎么找天鼎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正坐,微仰头取穴 。
正坐位,头微侧仰,喉结旁开3寸,约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扶突直下1寸,横平水突,当胸锁乳突肌后缘处取穴 。
穴位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
天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臂丛神经 。皮肤由颈丛的锁骨上神经分布 。在皮下筋膜有颈阔肌和颈前浅静脉,颈阔肌受面神经的颈支支配,颈前浅静脉是锁骨下静脉的属支 。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的浅层,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达深部的臂丛的神经根融合和分支的干、股部 。胸锁乳突肌由脑神经副神经支配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斜角肌间隙 。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椎前筋膜 。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臂神经丛经过,并有其分支、面神经颈支和颈升动脉分布 。
布有锁骨上神经,正当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并有颈外浅静脉通过 。
天鼎穴的作用天鼎穴意义: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上行于天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的气化之气 。
运行规律:地部水液在本穴全部气化为气并上行头面天部 。
天鼎穴的功效向头面天部传送大肠经的气化之气 。
天鼎穴有清利咽喉,理气散结,利咽喉,调气机的作用 。
按“鼎”字之义,功在水火 。养生家借此寓其调和水火之意 。本穴功在调和,不事克伐 。凡消大患于无形,而有裨于社稷者,谓为调和鼎鼐 。本穴主治暴喑、气梗、咽肿、喉痹、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等诸股火证之有碍于喉咽者,取此穴以通畅之 。
主治病症天鼎穴主治咽喉肿痛,喉痹,吞咽困难,扁桃体炎,喉头炎,舌骨肌麻痹,声带疾患,暴喑,气梗,喉中痰鸣,梅核气,瘰疬,瘿气,甲状腺肿,颈淋巴结核等 。
天鼎穴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梅核气、瘰疬 。
天鼎穴主要用于口、咽等疾患:如暴瘖、气梗、喉痹、咽肿、吞咽困难、扁桃体炎、喉头炎、舌骨肌麻痹、声带疾患及瘰疬、瘿气等 。
天鼎穴主治暴喑气哽,咽喉肿痛,瘿气,瘰疬等 。
天鼎穴主治咽喉肿痛,暴喑,喉中痰鸣,瘿气,瘰疬 。
针灸不常取用天鼎穴 。
五官科系统疾病:甲状腺肿,喉炎,舌骨肌麻痹症;
其它:颈淋巴结核,扁桃体炎 。
配伍应用天鼎穴配间使穴,有宁心利窍作用 。治失音 。
天鼎穴配照海穴治慢性咽炎 。
天鼎穴配合谷穴、承浆穴、太溪穴洽初期声带麻痹 。
【天鼎穴】天鼎穴配曲池穴、膈俞穴,治喉痹 。
天鼎穴配合谷穴、廉泉穴、太溪穴、天突穴,治咽喉肿痛 。
天鼎穴配合谷穴、承浆穴、天容穴,治喑哑 。
天鼎穴配气舍穴、膈俞穴,有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作用,主治咽喉痹哽噎,咽肿不得息,食饮不下 。
天鼎穴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 。配合谷穴治瘿气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之并久留针,热则泻之 。
针刺方法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向咽喉放散 。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咽喉放散 。
艾灸方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
天鼎穴解析天鼎为经穴名(Tiāndǐng LI17)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天顶、天盖、天项 。属手阳明大肠经 。天即天空,指上而言,鼎为古代炊器,颈部以上形似鼎,穴在颈部,相当于鼎足之处,故名天鼎 。主治咽喉肿痛,喉痹,吞咽困难,扁桃体炎,喉头炎,舌骨肌麻痹,声带疾患,暴喑,气梗,喉中痰鸣,梅核气,瘰疬,瘿气,甲状腺肿,颈淋巴结核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