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异曲同工 又各具千秋】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文化都是东方茶文化灿烂的瑰宝,两者在很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各具千秋 。茶字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 。茶在中国经历了由药用、食用到饮用的漫长发展阶段 。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中国茶道比日本茶道早很多,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兼收并蓄,多种思想融入其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于一体,三者之间互相补充、融合,从而形成了广博的中国茶文化 。
中国的茶文化源于皇天后土以平和、温厚、持久的儒家为核心融合道家佛家等多家精神而形成的文化体系 。因此,在中国,真正的茶人一般是儒生、道士与僧人,而当茶成为文化成了茶礼以后,就以各种形式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了,于是老百姓也成了茶文化的承担者,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虽然,如今的中国已经没有像日本那样精细、严格的茶道,但是以茶代酒、以茶交友、下茶礼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和中国的其他文化一样,讲的是经世致用 。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中的佛家茶道关系最为密切,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茶在唐朝由日本的僧人最澄传入日本,以后日本的茶和佛就无法分开了 。当宋代流行的斗茶传入日本而且此时日本本土也能产茶了,他们就仿效这些形式来摸索自己的茶道路子,后来千休利设计了茶室,吸收中国唐宋茶器与方法,提出了以和、敬、清、寂为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茶人在茶室中进行反省和升华 。现在日本的茶道也有了变异,他们尤其看重精巧的器具和严格程序,这些虽然都还能体现出和敬,但清寂就几乎没有了 。而民间的饮茶与这种茶道大相径庭,很难说有深厚的文化渗透其中 。由于日本武士和禅的密切关系,茶和武士道也有了很大的联系 。日本最有名的茶人都是为武士服务的,如千休利、小堀远洲等等 。
当然,日本习茶道的茶人也为其茶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茶道创始人千休利为了谨守和、敬、清、寂的理想信条,对其侍奉的丰臣秀吉的以武力统一全国的做法不能接受,剖腹自杀而殉茶,这也说明了茶与武士的密切联系 。
谈到茶道文化,世人皆会想到日本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唐代,中国的茶文化通过遣唐使荣西禅师传入日本 。日本经过历代人的不懈努力,吸收了禅宗的精髓,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具有东方魅力、体系完整的茶文化日本茶道 。从日本茶道发展史来看,将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是遣唐僧,茶文化在日本的主要传播者也是一些高僧,在日本茶道中起关键作用的正是禅宗的信奉者 。因此,日本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 。
日本茶道讲究四则,即和、敬、清、寂,这正是佛教禅宗精神之所在 。和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也指讲究本来面目,不造作,与茶的自然融合 。敬指敬爱之心 。在茶道中,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尊敬的态度,一丝不苟地用恭敬的心情,来做好每一件事 。清在茶道中指外物和内心的清净的状态 。六根清净,就是禅道,也是茶道 。寂即无,强调本来无一物,是熄灭了心中诸般欲火之后的宁静的、安祥的状态,这正是源于佛教空无观 。日本茶道中的茶禅一味,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修身养性 。日本茶道通过茶艺表现禅宗精神,是茶艺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
在表象层面上,中日的茶具不尽相同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茶具至少包括10种,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 。而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厂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用的茶罐)、茶杓、茶筅等 。
在饮茶的过程中日本人强调参禅,所以日本茶道讲究在茶中品味人生,其形式具有高度的仪式化 。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开朗友善,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以领悟人生意义为主,所以中国人饮茶讲究和谐、随和,不过分注重形式 。
表象的不同实质源于精神层面上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于一体,内容十分丰富 。茶道精神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儒家思想的平和快乐是中国茶道的主调 。佛教对中国茶道的影响也很大 。首先,因茶有三德:提神,助消化,清心定神、去除杂念,所以喝茶既满足坐禅需要又不破坏佛教清规 。其次,佛教的苦、集、灭、道四谛中的第一谛苦谛,视人间为无边的苦难,当参破苦谛,达到大彻大悟,便是求得对苦的解脱 。茶性清苦,品茶之苦味,苦后回甘,这与苦谛一致 。所以茶一直以来深受禅僧们的喜爱 。
推荐阅读
- 喝茶要有礼 叩指礼你会吗
- 茶道传统礼仪之凤凰三点头
- 余秋雨谈茶行业,五大语法重构中国茶文化
- 影响中国茶文化行业深度变革关键在于人物
- 中国茶文化之茶叶的五字经
- 茶文化与茶叶之精准客户
- 台湾茶产业多样性茶文化营销
- 茶叶市场营销策略中的茶文化营销
- 重视茶文化内涵 做好茶叶品牌
- 无公害茶叶诠释着当代中国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