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的xargs命令

在说xargs命令之前,先说两句linux中的管道(pipe) 。
管道负责单向连接前一个程序的标准输出与后一个程序的标准输入,其本质是一个共享文件 。我们日常最常用到的管道是匿名管道,Shell中的管道符号为“|” 。

Linux中的xargs命令

文章插图
 
有空会读读与管道有关的内核源码的,比如pipe()
管道用法举例:
  • 打印/usr/lib目录下的内容,按大小排序,并分页显示行号
ll -Sh /usr/lib | less -N
  • 取出历史登录信息中的用户名,排序、去重并计数
last | cut -d ' ' -f 1 | sort | uniq -c
  • 杀掉所有正在运行的redis-cli进程
kill -15 `ps aux | grep redis-cli | grep -v grep | awk '{print $2}'`那么xargs命令又和管道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把上面的第三个例子换一种写法:
Linux中的xargs命令

文章插图
 
这说明kill命令没有接收到应有的参数 。还有很多命令(比如最常见的mkdir、rm、cp等等等)都不会从标准输入读取内容,这时如果在管道符后加上xargs,再加上要执行的命令,那么前一个程序的标准输出就会作为后一个程序的参数,而不是标准输入了 。
Linux中的xargs命令

文章插图
 
Dash软件中xargs命令的man page
看官可以尝试执行以下两对命令,看看输出有什么不同,能够加深理解:
  • echo '--help' | cat与echo '--help' | xargs cat
  • 随便找一个Spring项目的代码目录,分别执行find . -name '*.JAVA' | grep Impl与find . -name '*.java' | xargs grep Impl
同样地,上面例子中的kill命令应该改写成:
ps aux | grep redis-cli | grep -v grep | awk '{print $2}' | xargs kill -15xargs命令本身也有一些参数,使用方法很灵活,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
  • 自定义分隔符
  • xargs默认用IFS(inner field separator,即内部域分隔符,包含空格、制表符、换行符)分割上一个程序的标准输出 。如果要用其他分隔符,可以用-d参数,例如:
~ echo '1,2,3,4,5' | xargs -d ',' echo1 2 3 4 5特别地,用-0(注意是数字0)参数可以指定NULL字符''作为分隔符 。
  • 分批传参
  • 用-n参数可以规定每次传递多少个参数给后面的命令,它可以单用,也可以与-d配合使用,例如:
~ echo '1,2,3,4,5,6,7,8,9' | xargs -d ',' -n 4 echo1 2 3 45 6 7 89
  • 指定终止符
  • 用-E参数可以指定xargs在遇到哪个字符串时停止解析(不含该字符串) 。-E不能与-d同用,例如:
~ echo 'cd pwd ls ps' | xargs -E 'ls' echocd pwd
  • 交互式执行
  • 用-p参数就会在每次执行命令之前询问,输入y(yes)才会真正执行 。如果只是想观察命令本身,可以用-t参数 。例如:
~ echo '1,2,3,4,5,6,7,8,9' | xargs -d ',' -n 4 -t echoecho 1 2 3 41 2 3 4echo 5 6 7 85 6 7 8echo 99
  • 指定替换参数位置
  • xargs接收的参数默认会分配到下一个命令的结尾,即追加 。如果想要指定替换的参数位置,可以用-I或者-i参数 。其中,-i固定用双大括号{}作为占位符,-I则可以自行指定其他符号作为占位符 。这个东西很有用,例如:
# 计算表达式的值~ echo '77' | xargs -I 'q' expr 2 * q + 8162# 批量重命名目录下的文件~ ls | xargs -i mv {} {}.bak# 批量复制目录下的文件~ find . -name "*.jar" | xargs -i cp {} /opt/cloudera/jarsmv、cp等命令对参数列表的长度有限制,如果按普通方法一次操作太多文件,会报“Argument list too long”错误 。而xargs每次传参时是以默认128KB的批次进行,所以一切正常 。批次大小还可以用-s参数自行指定 。
作者:LittleMagic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aa07a901825
来源:简书

【Linux中的xargs命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