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湖州不仅富甲天下,且具有极好的人文环境,是酝酿茶文化的沃土 。湖州曾被称为是“唐代中国东部茶都”,就算是到了现在的经济时代,湖州的茶文化也是文化气息大于商业气息 。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下湖州文化中,湖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
湖州茶文化的繁荣有四大历史因缘:
一是诗僧皎然介入茶事,成为著名茶僧,并引禅入茶,体悟“茶禅一味”的境界,率先提出“茶道”的概念,打造了中国茶道的第一块奠基石;
二是陆羽移居湖州,更多地从“形而下”方面研究茶文化,与皎然的悟道互为表里 。由于陆羽的建树,使唐代茶道在“道”和“器”两方面法相皆具;
三是大历五年(770)唐代宗“命长兴均贡”,置贡茶院于顾渚山;
四是大历年间颜真卿刺湖州,出现了鼎盛一时的湖州“大历茶风”,将湖州茶文化的气象推向极致 。——这是中国茶文化史上最为精彩的一笔 。
湖州市位于杭嘉湖平原,太湖南岸,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美誉,又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湖州就产贡茶“温山御舛”,唐代由于陆羽《茶经》的问世与流传,加速了茶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促成了世间饮茶之风盛行 。同时,也带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唐代也是湖州名茶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据载:唐代朝廷在顾渚山专设贡茶院,每岁进贡紫笋茶数额达一万八千四百斤 。后人赞湖州为中国贡茶之冠,名茶之源 。湖州的历史名茶有:温山御舛、湖州紫笋、顾渚贡焙、丹邱仙茗、金字茶、罗茶、洞山茶、太子茶、霞雾茶、碧岘春、梓坊茶、九亩甜茶、莫干山芽茶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湖州茶业更加欣欣向荣 。
湖州陆羽茶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开发正在引起茶区各级政府的重视,陆羽墓、三癸亭、陆羽故居--青塘别业、顾渚山贡茶院等一批陆羽茶文化景点已经或正在得到恢复和重建 。如白茶谷、白茶园区、顾渚山野生茶基地等一批新的茶区生态旅游项目和景点正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开发 。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 。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 。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 。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
动植物的白化历来罕见并作灵物瑞兆看待 。佛教中有白雀与白猿听经的故事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北宋庆历(1041--1048年)年间:”白叶茶,芽叶如纸,民间大重,以为茶瑞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 。”北宋皇帝在说了白茶可贵之后又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 。”自有这个记载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没有再发现过白茶 。因此,安吉的白茶,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弥足珍奇 。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 。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极为稀有 。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 。如此珍奇的茶树品种,孕育出品质超群绝伦、卓而不群的安吉白茶,使中国的茶类百花园更为多姿多彩 。
湖州的安吉白茶有龙凤之分,色泽嫩绿鲜活,光亮油润,香气鲜爽馥郁,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白脉翠,可谓形美、香醇、色明、味鲜,其氨基酸含量为5--10.6%,是普通绿茶的3--4倍,具有较高的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减缓衰老之功效,已故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称赞安吉白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 。
长兴产茶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茶圣陆羽在长兴顾渚山茶区多次考察研究,发现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 。“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 。遂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同时把金沙泉水也一并列为贡品 。为了贡茶,顾渚山脚建造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叶加工厂--贡茶院,占地约10多亩,房屋分两厢三进,60余间,紫笋茶是我国历史上生产规模最大、作贡时间最长、茶叶品质最好、贡茶数量最多的名茶 。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到顾渚山督造贡茶,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 。故有诗“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时役工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 。自唐至明,连续作贡八百余年 。
推荐阅读
- 千年飘香的三明茶文化
-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多少年工龄不能辞退?
- 羌族茶文化代表,罐罐茶
- 颇具特色的印度饮茶文化
- 国内最浪漫的十个地方, 超适合情侣一起去
- 异国茶情缘,新加坡茶文化的特色
- 紫阳茶文化的历史
- 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 腊八粥的“标准配方”是什么?
- 喝普洱茶容易陷入的十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