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看见的老年女同性恋 女同性恋叫什么

老年女同性恋或许是国内性少数群体中最隐秘也最沉重的群体 。
她们身上背负着多重身份:老年、女性和拉拉(女同性恋别称) 。时代规训给每个人留下特定的烙印,女性尤甚 。对老年拉拉群体来说,在曾经集体意志高于一切的时代,她们鲜会探索自我,遑论自己的情与欲 。
直到大环境转向宽松,互联网和社群组织的出现,时代变化天翻地覆,在生命历程来到最后一段时,老年拉拉们才从中取一小瓢 。但时代对特殊群体的规训为何产生,是否合理,这些又是如何顽固地留存并且影响现在,她们,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参照 。
浮出水面
5 月下旬,成都武侯区玉林路 。湿热弥漫在空气里,花草树鲜艳浓绿 。
在一家可以吃饭喝茶搓麻将的饭馆里,两个带着口罩的女性开门进来,细小的汗珠从她们额头纹理中沁出来 。慈眉善目的两人衣着舒适,神态轻松,她们是一对已经相伴 16 年的伴侣——于是和小荻 。
年届 50 的于是,可能是过去中国大陆「知名度最高」的拉拉之一 。
2006 年,她作为嘉宾接受了当时风靡全国的电视节目《鲁豫有约》的邀请,讲述自己「女人爱女人」的故事 。这在圈内被称为「出柜」,即公开自己的性取向 。于是的「出柜」,面对着电视镜头 。
「我想要的就是大家有一个公平的天空,我希望今天做的,今天说的,今天去关心的,去影响的,能够为我们的将来带来更多的阳光、公平和尊重 。」她在节目采访中说 。
在中国,只有 5% 的性少数人士公开了他们的性身份 。这一数字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同志中心等机构出具的调研报告 。该报告发布于 2016 年,距离那期节目,已经过去 10 年 。
14 年前节目播出时,互联网技术还远未普及,电视是主流媒介 。那次节目产生的影响,远超过预想,于是意外成为国内拉拉群体中蓦然亮起的一盏灯 。
电话潮水般涌向她所在的成都 。当地 114 的工作人员不停打电话过来:有人找你 。其中,最让人意外的,是很多年纪很大的姐姐闻声而来 。
「做完节目后,60 多的、70 多的、接近 80 岁的都来找我 。」于是最先照亮的就是老年拉拉 。
节目的播出,对老年拉拉中的一些人来说,好像天上透出的一缕阳光 。「她们一直觉得这种感情是见不得人的,是不能够给别人分享的 。虽然说我们阵地不够大,还没有走向主流社会,但是她们毕竟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有了倾诉的对象 。让这些老人在晚年感受到了认同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我觉得是个非常美好的事,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于是说 。
之后几年时间里,仍有老人不远千里赶来,寻找她们的答案 。这群人终于知道自己原来是拉拉,原来不止自己一个人和别人不一样 。
「看到她们,我就听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声音,是孤独的声音 。」
老年女同性恋者群体很隐秘 。于是联系到的老年拉拉中,年龄最大的是 40 后 。她们踪迹难寻至极 。每个人几乎都按照时代的要求,把自己严丝合缝地装了进去 。在她们的时代,女性的价值被毫不掩饰地总结为:结婚、生子、照顾家庭 。
「她们到了老年以后,社会观念改变了 。找到我之后,就觉得这个社会真的是改变了,氛围也不一样了 。」于是这样解释部分老年拉拉愿意浮出水面的原因 。
其实,能够通过电视节目知道,甚至找来的老年拉拉,仍然是少数 。她们拥有相对较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比如有电视和电话 。
更多的,是没有被看见的 。
「大量的不是像她们这样的 。这样的故事千千万万,就被淹没了,包括老年男同也是一样 。」但在女性和拉拉两重身份之下,女同性恋者承受双倍重压 。其生存图景与男同性恋者存在着极为鲜明的不同 。
14 年后的 2020 年,很少再接受采访的于是告诉「偶尔治愈」,即使社会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污名、歧视和恐惧,她反倒觉得可以理解 。「得先知道同性恋,才能反对 。(至少)说明他们看到了我们 。」
「我们要越来越重视人性,越来越重视感情的需要,越来越尊重生命 。我觉得这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题 。」一位性少数群体资深社群人士对「偶尔治愈」说 。
曾经经营过一家拉拉酒吧并成立拉拉关爱组织的于是,是拉拉乃至性少数群体的一位亲历者和见证者 。她目睹了群体内部和外部的观念变迁 。
她和她的爱情
每次讲李莲荣和王建华的故事,于是都心里发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