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编制中,公务员、参公、事业编哪种好?

编制使用中,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党群机关参公人员使用的也是行政编制,管理方法和个工待遇和公务员是一样的 。承担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参公事业单位中的参公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个人待遇也是参照公务员 。其他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管理类执行职级工资,医疗卫生、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执行职称工资 。
同等条件下,总的来说,公务员和参公人员一样,无论是晋升机会还是个人工资待遇、福利都相对较好,其次是取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最后才是管理类事业人员 。
公务员和参公人员一样,执行的是职级工资待遇,有公车补贴、年终奖等,收入较高 。职务晋升可以选择公务员岗位,也可以选择事业单位管理岗位,长时间得不到提拔任用,还可以执行“职级并行”,提升个人待遇 。使用事业编制的参公人员,在绝大多数地区,是和使用行政编制的公务员自由互通的,可以在公务员岗位自由转任,部分地区有限制 。但在此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相应的机关承担,除行政执法外,事业单位不再参公 。只有极少数可能随机构改革和职能划转,过渡为公务员 。原已经登记的参公事业人员,保留身份与待遇,等待进一步改革 。
医院、中小学校等执行职称工资的事业人员,在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情况下,其个人待遇和同等条件的公务员基本持平,甚至从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绩效上,专业技术人员更优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 。毕竟公务员岗位的领导职数有限,相对来讲,职称待遇更容易提升 。假如都是本科学历,一个考上了公务员,一个考上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 。十年后,考上公务员的最多也就是个副科级待遇,能被提拔的是极少数 。但本科毕业在专业技术岗位,考评聘上中级职称的机率会更高,个人待遇不会比公务员差 。
管理类事业单位或者是普通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在体制内是最低的 。和公务员相比,没有公车补贴,长期得不到提拔任用,也没有“职级并行”可以享受 。和执行职称工资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工资待遇更低,晋升机会更少 。事业单位一般都是行政机关的服务机构,其社会地位也略低于行政部门 。随着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其工作稳定性也比不上公务员 。
三种类型人员,公务员优于参公,参公优于普通事业编人员,排序公务员〉参公〉事业编
首先理清一个概念,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的编制类型 。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公人员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不像普通事业人员那样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公务员法 。因此,参公人员虽然享受的工资待遇和晋升和公务员一样,招录也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但实质上还是事业人员,在编制类型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无异 。
关于公务员、参公人员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敦优孰劣,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比较分析 。
1、工资待遇 。公务员和参公执行一样的工资制度,有车?,有年终绩效 。普通事业编制人员工资待遇与公务员相差不大,但因为缺少车补及年终绩效及部分地方性补贴,比如电话补贴、餐补、房补等,总体收入低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 。
2、晋升空间 。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职务晋升方式相同,表面上看没什么区别,但由于部分地区没有实现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之间自由流动,参公人员要转换公务员身份仍存在障碍,属于逆向流动,需要提拔或调任才能置换身份 。至于事业编制人员,专技岗走的是职称路线,不存在比较,管理岗因为职数岗位较少,上升空间很小,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完全不在一个等量水平 。
3、社会地位 。公务员和参公行使的是行政执法权,掌握的社会资源比一般事业单位人员强的不是一点点,不比也罢 。
【人员编制中,公务员、参公、事业编哪种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