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告别职场焦虑,她逃到农场拍野花;3年拍了上千张,把爱好修成主业( 三 )





一条绿色丝绒吊带裙 , 一束粉红玫瑰花束 , 相机追捕不到的 ,
大概是奔赴爱情的义无反顾吧 。


 
深绿的森林、洁白的婚纱、秋日的落叶、鬓边的亮橙色 , 一个自在洒脱的女孩 , 和她憧憬的美好未来 。  


 不过 , 在正式成为摄影师 , 拍下这么多动人作品之前 , 纪姑娘的主业是平面设计师 。
那时候的纪姑娘 , 在职场打拼多年 , 也尝试了不同行业的设计工作 。
奈何去的大部分都是创业公司 , 几乎经历了每一个公司的发展低谷 , 却始终没有迎来上升 。

再加上 , 完全按照甲方意愿的设计对于自由创作的限制太多 , 纪姑娘感受不到来自工作的成就感 。
反而是业余的摄影爱好让她有输出自我的机会 , 有更直观的成就感 。

就这样 , 职场的桎梏和磕绊 , 一次次撞击她的灵魂 , 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不适合上班 , 对自由的渴望也愈加强烈 。
但渴望归渴望 , 突围的方向始终很迷茫 。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 , 她认识了阿桑 , 去了春夏农场 。 那一天 , 阳光正好 , 纪姑娘拍了第一组农场美照 。


 就像梭罗在经历了投稿无门、表白被拒、亲人去世等等煎熬之后 , 突然如灵魂得到感召一般 , 拿着借来的斧头来到瓦尔登湖 , 开荒造屋 。
这一次摄影之旅 , 也仿佛给纪姑娘迷茫的突围方向 , 来了一个明确的指引 。
所以 , 当阿桑问她愿不愿意再去农场拍照的时候 , 她答应了 , 并且果断辞职 , 正式成为了农场的摄影师 。



对梭罗而言 , 瓦尔登湖是他的救赎和治愈之地 。
那对纪姑娘来说 , 春夏农场就是她心里的瓦尔登湖 , 就像她第一次来时感受到的那样:

冬日的午后 , 湖边枯树下 , 微风吹过湖面泛起涟漪 , 让人想起了瓦尔登湖畔的风景 , 很安静 , 很惬意。
对于在城市里呆久了的我 , 第一感觉就是看到了诗与远方 。


到了农场之后 , 纪姑娘的拍摄量激增 , 一年可以达到以前三年的拍摄量 , 但她乐此不疲 。  各类主题的餐桌美学




各显神通的草地音乐会

有趣的植物装置展览

纪姑娘就是四季流转最忠实的记录者 , 追着美景跑 , 然后把这些美好传递给我们 , 让我们这些远在城市 , 无法去到瓦尔登湖的人 , 在精神上有所寄托 。


在农场拍摄的这几年 , 也是纪姑娘成长最快的时候 。  她的技术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变化 , 作品风格也在一次次拍摄中得到明确 , 在呈现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也更加自如 。  
因为热爱自然 , 享受自然 , 忠于自然 , 她和阿桑结缘 , 抓住了转变的机会 。
也因为谦虚努力 , 总是愿意付出100分甚至200分的精力 , 她把机会转变为成长的平台 , 成为了优秀的独立摄影师 。
如今 , 除了和农场、花园的合作拍摄 , 纪姑娘的工作室还包括小众婚礼跟拍 , 旅拍 。





在拍摄的过程中 , 纪姑娘很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也很擅长将每一个人的喜悦感放大 。
在场景和空间的氛围感都烘托到位后 , 主角们的最佳状态都可以被她精准地抓住 。
因为她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 去帮助客户找到最好的状态 。
如果遇到客户状态不好 , 她也不会着急着拍 , 而是先和他们聊聊天 , 放一些音乐 , 等到大家都放松下来 , 拍摄也就水到渠成了 。




「她一直都是给到顾客更多期待的人」 , 不管是和她合作多年的阿桑还是其他朋友、客户 , 对她的评价都是努力、自我要求严格 。
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 只是「希望能拍到最好看的场景 , 记录下最美的时刻 , 希望双方都可以不留遗憾 。 」

 而且 , 对于热爱摄影的她来说 , 每一次的拍摄也并不是简单的工作 , 而是一次次成长 。
所以 , 即使每一次拍摄可能超出原本的预算 , 她也不会在意 。  

芍药还从纪姑娘那儿成功偷师了 , 如果你也想学一些摄影的小技巧 , 不妨继续往下看 。
/构图比例/
每种画面比例最终表现出的画面重点 , 带给我们的感受都有所不同~

像1:1拍摄的画面一般都是近景或特写 , 画面紧凑 , 更好刻画和强调主体形象 。


4:3的画面比例 , 能够拍到比较丰富的信息 , 后期裁切的空间也更多 。
拍摄时如果没想好怎么构图 , 可以先使用这种比例 , 之后再二次裁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