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鼓的来历 铃鼓是那个民族的乐器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风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 。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

铃鼓的来历 铃鼓是那个民族的乐器

文章插图
铃鼓又称手鼓,无论在民间舞蹈或乐队伴奏中,铃鼓都是一种颜色性很强的节奏打击乐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节奏自由,任凭演奏者即兴施展 。
铃鼓是在扁圆形的木制鼓框上,单面蒙以羊皮、马皮或驴皮,皮面周围用铁钉绷紧,鼓框上开有扁圆形小长孔,装有5~7对铜制或铁制小钹,另有一不装小钹的圆孔作为手握部位 。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 。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卜(意为歌颂用的手鼓),朝鲜语称平高 。风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 。

铃鼓的来历 铃鼓是那个民族的乐器

文章插图
铃鼓规格
铃鼓有大、中、小三种规格,鼓框高4—4.7厘米,鼓框厚1.2—1.3厘米,鼓面直径20—25厘米 。塔吉克族的铃鼓,形制奇特,多用旧筛子边框制造,还蒙以狼皮或牛皮,框内装3对小铁钹,发音消沉憨厚 。
铃鼓演奏
演奏时,多用左手持鼓,以右手手指或手掌击奏 。动摇鼓身,可使小钹同时作响 。多用于歌颂或舞蹈伴奏,也可用于器乐合奏 。
铃鼓的构造组成
由鼓框一圈鼓框上开有若干长条型孔,每个孔中安装有一对小钹;有的铃鼓还在一圈鼓框上悬挂几个 。

铃鼓的来历 铃鼓是那个民族的乐器

文章插图
应用材料:鼓框:一般为木质构造;小钹:铜制;鼓皮:多用羊皮制成 。
乐器特点属单皮膜鸣乐器,直接用手敲击发声,无固定音高 。铃鼓具有简易、轻便的特色,合适于民间舞蹈,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地 。演奏时一只手提鼓身,另一只手敲击鼓面,可同时发出鼓声和钹声(甚至铃声),常用来衬托热闹的氛围,表达一种欢快的情感 。音色清脆、明亮,还可发出急速而美好的震音,真可谓载歌载舞 。

铃鼓的来历 铃鼓是那个民族的乐器

文章插图
铃鼓起源用处
中国瑶族曲种 。风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 。源于节日饮宴时的一种说唱土别 。土别是劝酒时即兴编出的笑话或故事 。
铃鼓演唱时有人敲铜鼓助兴或帮腔,演唱者说、唱、舞并重,唱段多支配在故事的开头、高潮和结尾处,唱词韵律自由,四句一组,一、二、四句押尾韵,每句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不等 。
【铃鼓的来历 铃鼓是那个民族的乐器】声腔则综合采取瑶族民歌 。重要伴奏乐器为铜鼓和带铃的鼓棒,配以二胡、三弦、琵琶等丝弦乐器 。新编曲目有《智斩栾平》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