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她被骂,我举双手赞成( 二 )


只要好哭 , 就能卖出好票房 。
不信你看 , 《你的婚礼》7.89亿 , 《后来的我们》13.61亿 , 哪一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储备不够 , 就引进其他地区的哭片 , 照样卖很好 。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卖出了9.58亿的票房 , 成为2020年进口爱情片内地票房冠军 。

说到这里 , 你应该能察觉 。

国产爱情片 , 是最受市场影响的类型 。
只要出现一匹黑马 , 就有无数人忙着粗制滥造、蹭热度、赚快钱 。
爱情片为什么容易割韭菜?

它是情人节档期的刚需 。
全国情侣们会在这个时候 , 集中爆发式的钻进电影院 , 贡献票房 。

它像送鲜花一样 , 已经成为了仪式感的必备环节 。

那么 , 片商们也就自然晓得 , 只要把片子好好包装包装 , 就能在这几天卖出不错的成绩 。

《十年一品温如言》就是这样的例子 。
虽然剧情贼烂 , 但还是卖出了1.67亿的票房 , 登顶情人节档期的单日票冠 。

这件事的影响是什么呢?
片商赚到钱 , 笑开了花 。

观众感觉吃了屎 , 骂上了天 。
《十年一品温如言》上映没多久 , 就因为太难看 , 被网友骂上热搜 。


不过 , 虽然它被骂上热搜 , 成为业界丑闻 。

但只要还有人买单 , 那么哭片就永远不会退出市场 。

拯救爱情片


说完爱情片的创作风向和市场变化 。
再来说点细节 。
我们为什么觉得 , 当下的国产爱情片太烂?

因为不够真诚 , 充满臆想 。

继续拿《十年一品温如言》举例 。
男女主角从相遇到相知 , 矛盾处理全靠巧合 。

等到二人关系升温后 , 剧情又开启“不告而别、天降绝症”的狗血模式 。

演员除了仰天咆哮 , 就是抱头痛哭 。


可以说 , 在当下好好拍一部爱情片 , 变成了小众爱好 。

但这并不代表 , 我们完全没得看 。
去年横空出世的《爱情神话》 , 就狠狠打了烂片的脸 。
马伊琍、倪虹洁等几个年龄加起来超过160岁的演员 , 把中年爱情诠释的高级又有趣 。
它敢于拿两性关系开刀 , 甚至用“性转”设定 , 呈现了不可多得的都市女性形象 。
虽然片子讲的是爱情故事 , 但落脚点却放在了成年人难能可贵的自洽和规则感 。

这片无论情绪还是价值观 , 都足够坦然和真诚 , 让人如沐春风 。


但拍这种电影 , 也是有风险的 。

为啥这么说呢?

跟千禧年相比 , 现在的观众变了 。
在那个自媒体不发达 , 网络环境更严肃的年代 , 观众愿意沉下心来看完一部电影 , 然后去分析内容好坏 。

但在短视频崛起的当下 , 耐心变成了稀少的宝贵品质 。
“3秒钟”吸引法则 , 也从短视频复制到了电影中 。 仿佛不在开头搞点噱头、拍点大场面 , 观众就很难看下去 。

像《爱情神话》这种娓娓道来 , 层次递进的叙事模式 , 算是挑战了新一批观众的观影习惯 。
其次 , 现在的思维和舆论方式也不同了 。
像之前 , 观众看不懂 , 还是会愿意坐下来仔细分析 。
但现在有些观众 , 非常急于提炼关键词 , 然后扣帽子 。
把be的爱情电影 , 简单粗暴的归纳为“渣男该死”“出轨被雷劈”“爱情狗都不谈” 。

这真的从爱情出发 , 去反思爱情本身了吗?

他们一边吐槽 , 爱情片太狗血太俗套 。

可是当真诚如《爱情神话》上映后 , 他们又骂中年人不害臊、不够爽、演员太老 。
所以说 , 国产爱情片变成现在这样 , 是多重元素共同造成的 。


说了这么多 , 最后再回到核心论点 。
以前的爱情片 , 为啥质量更高?
因为市场不浮躁 , 观众更有耐心 。
所以 , 我们既可以在银幕上 , 看到初恋心动的美好 , 也可以看到逾越道德的反噬 。
但现在 , 看着大量烂俗爱情片长大的观众 , 已经很难体会到多元议题带来的丰富感受 。
烂片切断了他们在影院里反思爱情的渠道 , 限制了他们对爱情的想象和包容 。
所以 , 他们的评判标准 , 也变得越发单一 , 更关注对不对 , 或者正不正确 。

要知道 , 爱情本来就有多种形态 。
爱情电影的本质 , 是借各式各样的关系 , 去洞悉情感背后的人性 。
它并不能 , 也不应该用“爽不爽”和“好不好哭”来总结归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