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2022春招季:招人难择业更难( 二 )


年轻人更亲睐什么样的企业?“我希望加入的企业 , 它的文化是透明、高效的 。 ”
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初入职场的心声 。 他们成长于强信息和强反馈的环境中 , 由于PC电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 在海量信息里游刃有余的他们也训练出极强的信息接收和过滤机能 , 习惯在人机交互中“传输-反馈-应答”的互动闭环 , 相比于职场里的人情世故 , 他们虽然稚嫩但更纯粹 , 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身边的朋友一气之下裸辞 , 甚至一年换3、4家公司 。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 , 很多公司迫于经营层面的压力 , 上传下达、传统地实行高压KPI 。 就在前几年 , 996、007还经常挂在打工人的嘴边 , “摸鱼”、“带薪如厕”也成了同事之间的自嘲 , 甚至前段时间还爆出公司监控员工办公的新闻 , 员工和老板也站到了对立面 。
但事实上 , “摸鱼学”的诞生并不是因为当代年轻人太懒 , 而在于工作本身不够激动人心 , 或者说是年轻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与陈旧低效工作方式的矛盾 。 换句话说 , 当代年轻人摸鱼的动机不同了:摸鱼不再是简单的“kill time” , 他们极其关注自身成长 , 有着很强的自驱力 , 不仅会把任务完成达到外部标准 , 也会把事情做好满足内在的自我审判 。
根据《2021年90后、95后职场调研报告》显示:90后员工反感刻板、守旧的工作方式 , 习惯以灵活、新颖的行动去更新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一切事物 , 比如有位95后被访者反馈在获悉任务要求后 , 虽然有过往方法参考 , 但他更喜欢用年轻人的思维去达成工作目标 , 在过程中植入自己的“价值印迹” 。
为了讨好这届年轻人 , HR们在JD(职位描述)的钻研上也是煞费苦心 。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 , 不少企业把“用飞书办公”写进了JD , 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元气森林、理想汽车、得到等 。 值得一提的是 , HR们并没有把飞书归类到Office、PS等硬技能一栏 , 而是被放在了岗位福利、成长资源上 。 与其说它是一道技能门槛 , 倒不如看作是甲方在人才招聘时特意标注的差异点 。
不愿做一颗螺丝钉自我意识觉醒 , 是这届年轻人的共性 。
某种程度上 , 它是个体意识进化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 也是代际发展的客观现象 , 本身并无褒贬之分 。 他们更愿意遵从内心的价值坐标 , 外界评价仅用作参考 , 当事物变化与内在价值不相符并无法使个体信服时 , 他们就会有所抵抗 , 对于公司的管理者来说 , 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 。
普华永道曾在《2021全球职场调研中国报告》中提到 , “与全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中国人更强调自主性 , 而非稳定性 , 受访者中60%的中国员工表示 , 如果被迫选择的话 , 他们更强调工作的自主性(对自己的工作、工作内容和时间有控制权) , 而不是稳定性(工作有保障以及长期服务一家机构) 。 ”
关于这个矛盾 , C.R罗杰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也有过类似阐述 。
他曾提出过“自我概念”:自我有两种含义 。 一种是真实的自我 , 即现实中的自我形象;另一种是理想自我 , 是一个人期望达到的自我形象 。 一般来说 , 人天生就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 真实的自我会受理想自我的驱动 , 当两种自我重合或无限接近时 , 个体处于健康自然的状态 , 一旦两种自我评价差距过大 , 就会导致焦虑和适应不良的行为 。
随着95后、00后开始走上工作岗位 , 他们骨子里的“个性主义”席卷了职场 。 “不要内卷、工作高效、文化开放、管理扁平” , 和10年前的职场相比 , 这是一套完全相反的逻辑 。 择业时 , 求职者不再把薪资待遇当作最大权重 , 也不愿为求安稳妥协于父母 。
【春招|2022春招季:招人难择业更难】他们不想做一颗螺丝钉 , 而想做一个独立思考的大脑 。 加入一家崇尚效率的公司 , 是当代职场人的最终幻想:能让机器干的事就不要让人干 , 把人从重复繁琐的工作里解放出来 , 去做一些更有创意的事情 。 我希望我的工作是脑力劳动 , 而不是体力劳动 。 只有用上好的工具 , 才能不做工具人 , 不想被动完成指令 , 而想主动推动事情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