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就读这一篇:解决你职场发展中的“无力感”

江苏省|就读这一篇:解决你职场发展中的“无力感”

1、作者 | 一宁
2、来源 | “职场的学问与实践”公众号
3、定位 | 给无数希望在职场有更好发展的人 , 提供思想和知识层面的帮助

得便宜处欣欣乐 , 不过心时闷闷忧 。

不讨便宜不折本 , 也无欢乐也无愁 。
各位朋友大家好 。
有一句非常耳熟能详的名言:
谁是我们的敌人 , 谁是我们的朋友?
很多人觉得很有道理 , 但是说不出来
很多人说的出来 , 但换个地方又没法拿着用
只是 , 仅仅就是知识而已 , 无法“联系、运动”地帮你解决问题
无法迁移 。
这是第一步 。
先聊一下这句话诞生的背景 。
如果你看过这句话的出处文章 , 就知道接下来在说什么
当时 , 是为了解决一个党内面临的大难题而提出
这个大难题就是:找不到革命的力量
都做不到把自己代入到那个时间 , 打个比方吧 。
这就好像我们今天创业 , 或者在职场中
常常会面临一种无力感一样 。
这种无力感 , 来源于我们不知道该向哪里发力
不知道力量该用到何处 , 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总觉得干点啥都是白费力气 , 找不到着力点一样 。
说得再通俗一些
就好像做内容的 , 不知道怎么定位
做产品的不知道产品卖给谁
写程序的 , 不知道用户真正的痛点 , 诸如此类 。
不知你是否有感受?
当时就面临这样的大难题 , 解决不了“产品”的定位
找不到发力点 , 没有革命力量的来源 。
在这种困难面前 , 那该怎么办呢?
当时在这种问题下 , 衍生出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 , 是提倡把力气花在和“当时强者”的合作上
一种倾向 , 是把力气都花“力量/数量比例还非常低”的一类人身上 。
事实上 , 这两种倾向 , 我们都可以看出来
衍变下去 , 必然走向死胡同 。
前者 , 发展下去 , 会成为了“强者”的附庸 , 逐渐失去主动权
甚至任人宰割 , 只是一把刀而已
须知主动权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动权的意义 , 这个观点在后面文章我也会详细讲到 。
从毛选中探寻历史伟大转折的答案(可以详读这篇的分析)

后者 , 发展下去 , 会使得“进无所进、退不可退”
因为 , 即使你依赖的这部分力量全部发挥出来
也不可能丝毫撼动所面临的困难 , 最终也是要失败的 。
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大难题 , 但是又毫无办法
这就是大背景 。
这是第二步 。
没有力量 , 上哪里去找力量?
那篇文章里 , 指出的力量、方向却令人惊奇
因为 , 这些力量当时被很多人都忽视了 , 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群体 。
但是 , 这种意见被与当时的主流倾向都不相符 , 不被认可
这一点 , 像不像职场里某个人提出的“势单力薄”的意见?
甚至 , 当时的很多人罗列出了很多观点进行批判 , “论点充分”
也仔细剖析了这个群体的缺点 , “入木三分”
是不是和你在职场里面对的提案、做出的决策的情形 , 很类似?
可是 , 该用什么方法说服大家呢?

毫无疑问 , 以理服人 。
而且 , 必须有理有据 。
所以 , 当时就写了那篇文章 。
用了从理论上指出了:
1、谁是我们的敌人 , 谁是我们的朋友?
2、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 , 才知道上哪里去找我们的力量
3、同时也清楚的知道我 , 们的力量到底该向何处使 。
这是第三步 。
可能 , 你会问:
我也想用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
可是 , 方法呢?
方法其实就在那篇文章里 , 不知道你有没读出来
这里分析给你 。
网上一个很有趣的视频 , 是金星采访潘石屹的:
当时金星就说到:有钱人只帮有钱人 。

其实这句话包含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
亲不亲 , 阶级分 。
这句话是从整个社会经济地位去说的 , 其实蕴含了一定的道理:
分析一个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共性 , 再由这种共性 , 去分析和看待各种衍生出来的现象 , 由此来解决现实问题 。
实际上落到实处的运用 , 都离不了一句话: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所以 , 回到那篇文章 , 你再读一遍就知道
归根结底分析的是每个群体所处的经济地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