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拉完粑粑之后,该洗还是该擦?解锁“菊部”护理正确姿势

每日商报讯 如果有人问你,如厕后该怎么做?可能大多数的人都会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轻描淡写地回一句:擦呗,擦干净不就得了?
然而,“擦干净”这件事,却没有那么简单。
尽管我们从小就培养了如厕后擦屁股的好习惯,有些人还信仰“大力出奇迹”,每次都用尽力气擦到厕纸上光洁如新。谁能想到,一段时间过后,再次脱下裤子,依旧能发现内裤内面“藏污纳垢”。
难道拉过粑粑的屁股真的无法清洁干净吗?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肛肠科的专家表示,由于肛门部特殊的结构,导致肛门口周围比起其他更难以保持清洁,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重灾区”。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能够保持“菊部”清洁的。
肛门|拉完粑粑之后,该洗还是该擦?解锁“菊部”护理正确姿势】 对待结构特殊的它 “洗”比“擦”更健康
人体的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妙,肛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大便的排出,粪便在大肠形成后,依赖肠道蠕动被推送至乙状结肠“储存”起来,在积累到一定的量时被推送至直肠,从而产生便意,向大脑发送“请求排便”的信号。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肛门又要具备限制粪便排出的功能。
控制肛门开合的肌肉呈环形,完美契合这种“阀门”的功能。与此同时,肛周的皮肤为了能够适应这种环形的收缩与舒张,呈现出一种多褶皱的状态,加之臀沟处汗液易积聚、环境潮湿,所以肛周皮肤向来都是细菌滋生的“重灾区”。
细菌本身并不可怕,因为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一旦局部皮肤变得脆弱、遭受破损,细菌滋生往往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成为肛周健康的“无形杀手”。
肛周的皮肤组织薄、毛细血管多,本身在排便时肛门刚刚经过粪便的扩张,此时如果用力擦拭肛门无疑是“雪上加霜”。
那么,如何保证肛周清洁卫生呢?其实,只要改变一下便后清洁的小习惯,改为便后洗一洗,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肛周亚健康的状态。
对健康人群来讲,便后清洗肛门不仅带走粪便残留,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厕纸来回摩擦肛周皮肤带来的损伤。而对肛裂患者来说,由于排便时肛门承受的压力更大,便后温水清洗有助于肛门括约肌的放松,缓解疼痛。便秘者可以尝试在排便前用温水坐浴,放松肌肉的同时可以刺激便意。长期大便不成形者的肛门褶皱里会有更多的粪便残留,因此更加有必要注意肛门口卫生。
洗屁屁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然,洗屁屁也是个技术活,需要注意温度、器具等多方面,如果只是草草冲水,清洁的目的还未达到,还有可能让肛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引发其他问题。
因此,想要获取正确的洗屁屁方式,以下这几个问题必须注意。
●温度要适宜
肛门部神经分布密集,过凉的水会导致肌肉紧张,影响清洁效果;水温过高有可能导致烫伤和痔疮加重。
便后清洗的水温在37℃左右为宜,可在清洗前用小臂试温。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偏瘫患者,局部感知能力下降,容易被烫伤。
●清洗后注意干燥
清洗肛门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肛门口的清洁,如果清洗后不能及时擦干水分,反而导致肛周潮湿加重,降低皮肤屏障作用,增加了真菌感染的风险。
特别是皮肤敏感者需注意:每天洗的次数不要太多,有些人用清水洗得太多,甚至泡在水里的时间长,会导致肛门局部湿答答的,会引起肛周瘙痒,甚至湿形成疹。
可用一次性用品擦干或待其自然风干,若用毛巾擦拭则要保证毛巾的定期清洗和更换,不能用换洗下来的内裤、袜子擦干。
●清洗器具要选对
以流动的水清洗肛门最佳,例如家用温水冲洗便座,若条件限制不能用流水清洗,也可选用专用的湿厕纸。
如果这些都达不到,则至少应每天清洗一次肛门,注意要有专用的容器,不能与洗脚盆混用。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见到因使用脚盆而致肛门霉菌感染,甚至患上传染病的患者。
●清洁≠无菌
对大部分人来说,清洁肛门的水用洁净的清水即可,若非治疗目的,不建议应用消毒剂清洗。过度杀菌会破坏原有菌落平衡,适得其反。
●肛肠术后的清洗
在创面肉芽生长阶段,清洗肛周创面要防止用力过猛,以免新鲜的肉芽组织被剥脱出血。在创面愈合后期,此时肉芽已经基本填平创面,将要进入爬皮阶段,要缩短清洗时间、减少清洗频率,以免延长创面愈合时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