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重案|港影:最后的倔强,《怒火·重案》登陆十亿级,与香港电影的荣光( 二 )


这个阶段的郭富城已经抹去了他过往所有的惯性方式 , 甚至包括其下意识抿唇的微表情 。 这是第三个原因 , 也是他独一无二的地方 , 大多数人都在不断强化惯性 , 而他反向而行 , 这一点其实最难做到 。
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青年画家的落魄与良善 , 及其与爱人之间的相濡以沫 , 郭富城的表达很有感染力并令人信服 , 随着情节的渐进 , 观众也随之沉浸 , 似乎忘记了这是一个犯罪题材类的故事 。


PART3:幻象继续 , 编织自己进入黑色产业的合理借口 , 开脱罪责并自我煽情
该章节表演将影片带入了艺术范畴 。 一个罪犯 , 如何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感动 , 郭富城的信手拈来和举重若轻 , 令人叹服 , 相比上一章节 , 这里的郭富城就完全化身为一个艺术家 , 在自我国度内挥洒自如 。

抛开其他不谈 , 单讲一下「烧画」剧情 。
这是郭富城从影以来的创作巅峰 , 而所谓「创作」与常规的「表演」其实并不相同 。
这场戏在剧本里的描述可能并不复杂 。
譬如剧本里面可能是这样写的:「阮小姐在和画商争执着 , 他们激烈地谈论着下午在展厅发生的事情 , 而李问站在门外 , 将一切都尽收耳底 。 落寞的李问踏进房间 , 一通自暴自弃的话之后他说 , 我不干了 。 阮小姐激动地说 , 难道你要继续回去画假画吗?李问被激怒了 , 他自嘲地笑着 , 眼神开始变冷 , 随后点燃了自己的画作 , 倒退着走出了房间 。 」
而将剧本变成一气呵成、无懈可击的创作 , 比我们想象中要难得多 。
这个部分的郭富城 , 从一开始眼部皱纹的收缩 , 到抬头咬上一颗烟的自我舒缓和自嘲 , 再到转头后眼神过渡到冷冽和凌厉 , 到完全收敛笑容 , 然后落寞地点燃香烟、引燃画作 , 慢慢退行 , 最后缓缓转身 , 跑出房间、穿越街道 。
这其中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 , 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思考 , 才呈递给了观众 。
凭这段表演 , 郭富城就可以比肩周润发的「小马哥」、梁朝伟的「陈永仁」以及梁家辉的「李文彬」 , 这就是演员之间实力的硬比拼 , 没有任何花巧可言 。

若再做深层推演 , 这是演员以自己的表演改变或者为作品增色的典型 , 以郭富城而论 , 以情绪张力将《三岔口》从警匪动作变成拷问生死话题 , 在《父子》中以原始的爆炸力牵动观众脉搏 , 于《最爱》中用一个镜头之外的眼神令章子怡入戏落泪 , 在《浮城岁月》中逆流时光 , 令史诗意味更加突出 , 以毫无瑕疵的正气赋予《寒战》与所有警匪电影都不相同的气质 , 已经无须再多例举 。
很多人或会质疑于 , 郭富城怎么就能和前辈演员的周润发、大小梁相提并论了?这就是理由 。
而郭富城和梁朝伟 , 或是香港影坛唯二能够在商业电影中应用艺术手段塑造人物的演员 。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 , 以表演深度而论 , 其他人或皆不可达 。
以上文字 , 回答上文「李问」角色的技术要求问题 。
电影当然也并不是一个人的成功 , 而是一个创作团队的集体荣誉 。

而回到本文主题 , 真正的荣光是什么?
是在传统的场面刺激、节奏明快优势之外 , 需要有跳出「商业爆米花」类型片的内蕴 。
这也是《扫毒Ⅱ》、《拆弹专家Ⅱ》和《怒火·重案》与《无双》这部影片的差异所在 。
所以单谈商业娱乐概念 , 前三部影片其实都是合格甚至可以说优秀的 , 但若论及影片的思想性和表演上的出新求变 , 《无双》可谓一骑绝尘 , 亦给港式警匪片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本 。
很多人可能会说 , 如果按豆瓣分来看 , 《扫毒Ⅱ》6.0 , 《拆弹专家Ⅱ》和《怒火·重案》都是7.5 , 而《无双》也就8.0 , 所以质量上的差异并不会太大 。
分值仅作参考 , 其实稍作分析 , 就会知道这些观影评分的权重如何分布 。
港式警匪的分值基本盘 , 在于故事流畅度和商业娱乐性 , 《扫毒Ⅱ》之外的三部影片都基本能获得接近满分的判定 , 但《无双》在剧情本身与思考深度上能大胜另外两部 , 所以它虽然场面上其实不及《拆弹专家Ⅱ》和《怒火·重案》激烈 , 却还能收获到更高的评分肯定 , 这就是原因 。

香港警匪电影的「好看」属性 , 已得到多次证明 。
疫情期间的《怒火·重案》在收官期的顽强走势 , 亦为这个概念再添注脚 。
但在香港电影的「夕照」年代 。
我们不止需要「好看」的商业口碑 , 更需要经典无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