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长假迷茫?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吧

有些同学希望自己上大学后 , 成为与现在截然相反的人 。 这有多大可能性呢?
---------------
每年夏天 , 最受关注的事情就是高考了 。 高考完的学子们 , 不仅受到学弟学妹们的羡慕 , 连大人们都感叹:年轻真好 , 假期真好呀!
【高考后长假迷茫?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吧】小A是今年的高考生 , 考完第二天 , 他睡到了中午12点 , 起床后却有点迷茫 , 不知道该做什么 。 于是他上网提问:高考完后的暑假做什么呢?
有人立刻回应:“当然是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 以后可再也没有这样轻松的暑假了 。 大学里也很忙很累 , 抓紧玩吧 。 ”
也有人认真列出书单:“要抓紧学习呀 , 不然上了大学还是会落后的 。 ”
小A翻看大家的建议 , 更迷茫了:老师不是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吗?大学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 我上大学后会怎样呢?
进入大学后 , 我就会“变一个人”吗?
高考生们考完以后 , 往往对大学充满了憧憬 , 同时也有对未知的迷茫 , 其中有些人 , 希望自己成为与现在截然相反的人 。
比如有的“小透明”同学会想:以前是我没有发挥的机会 , 所以才害羞、内向 。 等我上了大学后 , 一定要开朗乐观 , 展现领导才能 , 成为学生会主席、校园风云人物 。
也有些受够了父母零花钱管制的同学畅想:这点钱够什么 , 等我入学就开始创业 , 毕业就可以身价百万了 。
期盼十分美好 , 但这些同学可能并没有想过学生会主席具体做什么 , 创业的日常又是什么 。
心理学家发现 , 人们可能会倾向于将未来的自我 , 加工成与现在自我关系不大的“陌生人” 。 甚至人们在加工未来自我时 , 思考方式、大脑的激活区域 , 都与想到现在自我时有所不同 。 具体来说 , 人们对未来自我的加工是抽象的 , 而对现在自我的加工是具体的 。
所以 , 同学们在畅想进入大学后的自己时 , 可能会建构一个用各种美好形容词堆砌的形象 , 思考“我要成为这样的人”;但在想到现在的自己时 , 思考的却是“我是不是又胖了” , 以及怎么解决今天的晚饭等低层次的事了 。
这在心理学上 , 是未来自我连续性(future self-continuity)不够高的表现 。
未来自我连续性 , 顾名思义 , 就是人们将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知觉为一个整体的程度 。 未来自我连续性高的人认为其未来自我(比如大学毕业后的自己)与现在自我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 在想象未来的自己时会有更生动清晰的画面 , 对未来的自己也有着更为积极的评价 。
而期盼自己“完全变成另一个样子”——比如想成为学生会主席或创业身价百万的同学 , 虽然对未来自己的评价十分积极 , 却只能明白未来的自己跟现在截然不同 , 这种想象会比较抽象而模糊 。
现在做的事 , 都是在塑造未来的我
未来自我连续性的高低 , 与人们的日常行为、学业表现、身心健康等都有关系 。
俗话说 ,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但如果一个人自我连续性低 , 觉得未来是未来的事情 , 跟现在的自己关系不大 , 就可能会只想着过一天是一天了;只有当一个人自我连续性高 , 认为未来的自己与当前的自己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时候 , 才更有可能现在“努力” , 以免将来“徒伤悲” 。
加拿大心理学者Blouin-Hudon等人在对大学生的一项研究中发现 , 未来自我连续性与拖延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也就是学生的未来自我连续性越低 , 越倾向于拖拖拉拉 。 这可能是因为 , 短时间内的拖延、逃避 , 比如扔下作业去刷剧 , 可以缓解人们当下面对作业时的压力 , 但拖延并不能让作业自行完成 , 这就给未来的自己带去了更多的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 。
同样 , 美国心理学者Adelman等人的研究则发现 , 未来自我连续性高的大学生 , 会更多地考虑现在行为对未来结果的影响 , 进而促使他们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 自控能力强的大学生 , 更可能获得较高的学业成就 。
除了学业 , 未来自我连续性还会影响人的其他方面 。 心理学家曾通过让人们给20年后的自己写信的方式 , 来让人们提升现在自我与未来自我的连续性 , 随后发现 , 这些人跟另外一批给近期的自己写信的人比起来 , 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长更长 。 也就是说 , 增强未来自我连续性增加了人们锻炼身体的行为 , 只有现在“每天锻炼一小时” , 未来才能“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
给自己的未来写信 , 将畅想变为现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