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3把出土时大彬壶|深入考究

紫砂|3把出土时大彬壶|深入考究

文章图片

紫砂|3把出土时大彬壶|深入考究

文章图片

紫砂|3把出土时大彬壶|深入考究

文章图片

紫砂|3把出土时大彬壶|深入考究

文章图片

紫砂|3把出土时大彬壶|深入考究

文章图片

紫砂|3把出土时大彬壶|深入考究

文章图片

紫砂|3把出土时大彬壶|深入考究


时大彬及“时壶”文 | 徐秀棠
整编 | 紫砂中华
时大彬、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 。 《阳羡茗壶系?大家》称其所作 , “入案有一具 , 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 遂于陶人标大雅之遗 , 擅空群之目矣 。 他是继供春之后知名度最大和影响最大的人 。 后人提及他的作品皆赞不绝口 , 诸如“时壶名远甚 , 即遐诹绝域犹知之、“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更有人推崇他为“明代良陶让一时” 。
【紫砂|3把出土时大彬壶|深入考究】时大彬的作品存世的不多 , 文物鉴赏和紫砂爱好者视“时壶”为圭臬 。 因为“时壶”在当时和后世的巨大声誉 , 时大彬活着的时候就有人假冒他的作品 , “时壶市纵有人卖 , 往往赝物非其真” 。 死后假冒他的就更多 , 而关于时大彬本人及其作品缺少相应的文字记载 , 导致“时壶”笼罩上一层扑迷离的色彩 。
再看看出土实物 , 到目前为止出大彬壶共有三把:
江都县丁沟镇曹氏墓出土的大彬款的六角紫砂茶壶 。 墓葬为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


曹氏墓出土的

大彬款六角方壶
无锡出土的大彬款的“如意纹盖三足圆壶”墓主是明代南京翰林学士华师伊 , 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卒于家 。


无锡出土的大彬款
如意纹盖三足圆壶
另一件是明代户部尚书卢瑞峰(维祯)夫妇合葬墓出土的圆壶 , 主人卒于万历三十八年 , 公元(1610年) 。


卢瑞峰(维祯)夫妇合葬墓
出土的圆壶
考古研究证明 , 这三把壶的造型师承宜兴羊角山北宋紫砂窑址出土物 , 泥的质地大多不纯 , 杂有浅黄色小颗粒 , 缺少温润感 , 工艺水平按今天的标准可以说是简练粗放 , 而不是精细成熟之作 。

专家宋伯胤进一步指出:
就其制法而言:手制 , 捶片 , 坚致 , 兼用打身筒和镶身筒法成型 。 壶嘴与壶把均用“钻孔塞泥法”粘结成一个整体 。

就其造型而言:基本上分六角形和球形两种 。 有盖、有嘴、有把而无提梁 。
有一件器盖 , 盖上有倒立三足 , 作却置用 , 这是仿照青铜器和漆器的传统样式的 。

卢氏墓出土鼎足盖圆壶

六角形壶片 , 每片宽度不十分规整 , 棱角不明显 。 六角形壶嘴和五角形壶把 , 均系切削而成的 。

卢氏墓出土鼎足盖圆壶
球形壶的壶身浑圆 , 底部作圜形的 , 加上三只锥形足 。 底部平坦 , 加上线圈足 。 虽然作者已经注意到壶嘴 , 壶身口沿与壶把之间的空间均衡以及在高度上取平 , 但距离三平的标准尚远 。
据实地测度 , 这三件紫砂壶是:


通高(厘米)
口径(厘米)
底径(厘米)
腹径(厘米)
万历三十八年卢氏墓出土物
11.0
7.5
7.5
11
万历四十四年曹氏墓出土物
11.0
5.7
8.5
六角每边底宽4.5-4.8
万历四十七年华氏墓出土物
11.3
8.4
4.58
10.7
就其表皮处理与装饰言:表皮均经打磨 , 惟因泥胚不纯 , 烧结后就出现“石榴皮”状的表层 。 壶身光素洁净 , 没有任何装饰 。 惟万历四十七年华氏墓中出土的那件紫砂壶的盖面钮周粘有四瓣如意花样 。 这样的装饰在羊角山和南宋古井的出土物中都看到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