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本文图片
全文共2614字 , 阅读时间约8分钟
许多人一听到“熊孩子”这个词就无奈地摇头 , 毕竟谁没有被熊孩子坑过呢?
大街上非要横冲直撞、电影院突然大声吵闹、来做客喜欢翻箱倒柜……说多了都是辛酸泪呐 。
被坑最多的 , 那肯定要属熊孩子的家长了 。 孩子无理取闹起来 , 谁也顶不住 。
做父母的也万分委屈 , “我就是正常养孩子啊 , 谁知道自家娃怎么不知不觉就‘熊’起来了?”
爸爸妈妈们可知道 , 孩子们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 , 其实都蕴含了必然性与合理性 。
本文图片
1
孩子总是“耍赖”“自私”?
看看认知能力如何影响孩子的行为
我们总听到一句话“不要和小孩子计较” , 很多人都以为是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 , 才流传起这句话 。
但文化只是其一 , 更重要的是小孩子的认知、思维和大人是不一样的 。 所以认真你就输了 。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 他的认知能力会受到不同的因素的影响 , 家庭、地域、教育水平等等都会左右我们的认知水平 。 对于孩子来说 , 尤其是3-6岁的幼儿 , 认知水平主要受到年龄的局限 。
大脑发育、社会阅历、教育水平都让年龄还小的孩子无法处理过于复杂的信息 。 那行为上自然就表现出“无理取闹”的一面 , 此时“讲道理”也是讲不通的 。
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带着自家娃测试一下)
老师给3~6岁的一群孩子看一个奶糖的包装盒 , 然后问他们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 此时他们全都回答说“奶糖” 。 盒子打开 , 孩子们看到盒子里装的是一只铅笔 。
隔了一段时间 , 老师问“如果有其他小朋友看到盒子 , 会觉得里面是什么呢?”
——大部分的孩子回答了“铅笔” 。
老师接着问“刚才你们第一次看到盒子 , 觉得里面是什么呀?”
——大部分孩子回答的还是“铅笔” 。
这就是著名的“错误信念”测试 , 通过简单的“盒子里放的是什么”小实验 , 我们能够看到孩子们无法处理较复杂的信息 , 既然无法处理 , 他们就索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说、去做 。
本文图片
为什么认知能力不行 , 孩子就“熊”起来?
五点规律总结孩子“熊”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
一、孩子很难接受多个观点
测试中 , 孩子看到奶糖盒子里装的原来是铅笔 , 那么即使其他小朋友还没打开看过 , 他也会觉得“我知道了里面是铅笔 , 别人当然也知道里面是铅笔 。 ”
二、自我中心主义
测试中 , 孩子们并没有站在那些不知道答案的小朋友的角度思考问题 , 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 , 他们只能从“自我”出发 , 也就难以分析、推断其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
三、不能理解别人的处境和自己不同
测试中 , 孩子们不能理解其他小朋友为什么不知道答案 。
四、孩子们不会发觉自己的观点已经变了
测试中 , 隔了一段时间之后 , 问孩子们刚刚自己说的是什么 , 在他们看来 , 刚刚说的是什么不重要 , 现在知道是“铅笔”就行了 。 因为他们不会意识到“刚刚我猜的和现在我看到的不一样 。 ”
五、孩子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是错的
测试中 , 孩子们不会分出脑子去想“刚刚我猜错了 , 原来奶糖盒子里是铅笔啊 。 ”他们只能就着眼前的答案得出结论 。
所以 , 归根结底 , 孩子不是越教越“熊” , 只是认知能力受到了年龄的限制 , 无法分析复杂的想法 , 不能处理复杂的事件罢了 。
来源:(引领右脑)
【江苏龙网】网址:/a/2021/0326/lmkd0P93952U2020.html
标题:引领右脑|家里有个熊孩子?聪明的家长用2招快速“治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