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中新网杭州8月1日电(柴燕菲 王逸飞)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 。 如今在其萌发地浙江 , 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现实诠释 。
【中国新闻网|浙江“两山”转化观察:人与青山 两不相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难点在“就是”二字 。 如何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采访人员在浙江采访看到 , “有核无边”成为该省转化路上的显著特色 。 所谓“有核”即坚定绿色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小康并行不悖的信念 , “无边”则是各地各抒所长 , 借市场化思维、机制性探索、政策性机遇等 , 在“点绿成金”过程中实现殊途同归 。
人不负青山 , 青山定不负人:山区村落成为农家乐第一村 , 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让乡村山、田、林、水有了价格 , 村播学院助农民主播把山货卖出山沟……作为中国首个通过生态省验收的省份 , 十余年久久为功 ,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故事在浙江成为常态 。 而透过浙江这一窗口 , 亦能看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
向市场要红利 小村落也有春天
那张挂在墙上显眼处的照片的故事 , 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人张财瑶已记不清对人讲了多少遍 。
“当时开业后没有客人 , 是县领导自己掏钱请亲戚朋友来吃住 , 帮我们开了张 , 这就是第一桌客人的合影 。 ”15年前 , 张财瑶在村里最先开起了农家乐 , 如今他的农家乐一年有三万余人次客流 , 营业收入超百万 。
乌石村有“金华农家乐第一村”美誉 , 依托周边山水优势及景点资源 , 现有173家农家乐 , 餐位8375个 , 2019年该村接待游客突破85万人次 , 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 。
望着往来游客 , 张财瑶常会想起十几年前村子不为人知的一面 。 “当时我们是贫困村 , 没有公路 , 大家生活非常艰难 。 现在村里的特色——乌石屋 , 是当时没钱盖砖房 , 就用黑色玄武岩替代而留下的 。 ”
贫困地如何变身乡村旅游高地?磐安县委常委、尖山镇党委书记羊菊春介绍 ,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磐安自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生态富县”战略 , 通过划定生态红线等让乡村有了资源环境优势 。 后来在乡村旅游的风口下 , 当地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业 , 坚持市场为主导 , 党委政府在规划规范、政策扶持等方面发挥作用 。 乌石村等一些村庄开始探索农家乐的路子 。
她介绍的一些细节则能看出乌石村的决心:为开拓客源 , 村两委班子多次去上海跑市场 , 到旅行社敲门递名片;为保农家乐品质 , 村里开创“统一乌石品牌、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清洗配送”的管理模式 , 实现差异致胜;小有名气后 , 乌石村没有自满 , 面对村容村貌下降 , 其迅速启动整治提升 , 实现了“一年见成效”……
每到假日 , “长三角游客比村民多”成为村里的一道特殊风景 。 该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4000元发展到近7万元 。
借旅游业发展向市场要红利 , 在浙江 , 如此“逆袭”的村庄有很多 。
松阳县三都乡镇杨家堂村掩映于绿水青山中 , 依山而建的古民居阶梯式铺开 , 被许多人形象称作“江南布达拉宫” , 即使工作日也吸引来许多游客打卡 。 近年在护绿基础上 , 该村从保护古村落入手 , 用村貌的返璞归真换来了人气的乘数效应 。
三都乡党委副书记张旭军说 , 村子从2014年起实施古村落保护利用 , 通过落实浙江省级美丽宜居项目、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 , 村落整体风貌修复得以全面推进 , 乡愁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 “原本的空心村 , 现在有了农家乐、民宿 , 还有艺术家工作室 , 搞活了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 ”
大智治制 绿水青山显“身价”
小智治事 , 大智治制 。 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 浙江在制度层面已有诸多探索 。
在丽水市遂昌县大田村所依山脚 , 一块石碑上刻着该村的护林公约禁令 , “凡在禁山区域内一律禁止任何人砍伐树木、取土 , 违者必受分串处罚 , 全村每人分一斤肉、演戏三夜”等内容数十年如一日执行着 。
来源:(中国新闻网)
【江苏龙网】网址:/a/2021/0326/lmkd0P135V112020.html
标题:中国新闻网|浙江“两山”转化观察:人与青山 两不相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