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 怎样才是对昆德拉的正确阅读呢?米兰·昆德拉是不会告诉你的 , 而他所给人的感觉 , 就是一直在鄙视人们对他的“误读” 。
毫无疑问 , 米兰·昆德拉的如此做派 , 反而会引起更大的不解、误解乃至敌意 。 例如他对自己祖国的态度就让人觉得有些极端 。 他不同意自己用捷克语写的作品在捷克出版 , 也不同意他用法语写的作品翻译成捷克语 。 他认为他的作品只有他自己有能力译成捷克语 , 而他“缺少时间 , 永远不可能去做” 。 如此的怪癖执拗 , 导致捷克人几十年间一直无法读到他的作品 。
可以想见 , 这会引起捷克人何种反应 。 在他的祖国捷克 , 很多人认为他任性、傲慢 , 甚至是对祖国的背叛 。
作为其他国家的读者 , 距离以及置身事外的视角 , 有助于以一种更加超然的心态去看待昆德拉和他的作品 。 米兰·昆德拉很在意别人是否误读他的作品 , 但是读者不在意 , 其他国家的读者就更不在意 。 正像文学概论课讲的那样 , 作品一经创作发表出来就事实上独立于作家 , 读者如何去读基本上不关作家什么事了 。 事实上对自己以前发表的作品和小说集 , 米兰·昆德拉也在不停地修改、删削 , 从而也加剧了读者对他认识的摇摆 。 《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一书提到 , 在昆德拉82岁生日的时候 , 他的作品被收入久负盛名的“七星文库” 。 但收录的并不是他的全部作品 , 而是作者认为有收录价值的作品 。 显然 , 很容易就会产生如许疑问:这是不是一部作者钦定的具有“导向性”的文集?作者的“导向性”又是什么呢?就研究来说 , 利用这部文集可能要格外小心 , 但从另一个角度 , 米兰·昆德拉对自己文集的如此动作 , 本身就具有富含意味的学术价值 。
《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这本传记 , 同样可视为来自读者的阅读理解 。 我不知道这本书否误读了米兰·昆德拉 。 误读了又怎样呢?米兰·昆德拉几十年刻意隐身、行事怪癖 , “生活在别处” , 事实上已经造成、强化了人们对他认知的歧义 。 而这种歧义 , 某种程度上也是关于他的传记著作最有趣味之处:仿佛在开展猜谜比赛 。
这是米兰·昆德拉生命中的重 , 还是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阅读
- 生命|《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大结局:邢克垒家庭美满,但事业却受阻
- 生活极简 精神至上
- 有一种父亲心太狠,目睹16岁的亲生女儿结束了生命,没掉一滴泪
- 姚策进入临终关怀,可能走到生命尽头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抛弃?
- 妻子在ICU生命垂危却写下这张纸条:每个丈夫,都欠妻子一条命!
- 石缝|赏美文|石缝里的生命 作者:林希 诵读:王卉
- 60岁生下双胞胎,你以为你给的是生命,却不知他们后面的路有多难
- 老公觉得遇到了生命中的真爱,他现在一直闹着要和我离婚
- 那拉提的秋天,不属于人类,属于生命,是透明的
- 中年女人,一场生命的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