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脊山下的大寨村 , 山村梯田把山寨层层围揽 , 小山上新建的楼房藏在了林中 。 一道溪水从村中穿过 , 马路从村中心斜伸向山上 。 两旁的木楼檐下红灯笼悬挂 , 都是餐馆、客栈、酒店、民宿 , 太阳能路灯沿街竖立 。 村委会门前的平坝上一片金黄 , 那是村民摊开一张张竹席在晾晒稻谷 。
大寨村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曾是最贫穷的村 , 当年人均年纯收入不到七百元 , 一年只种一季高秆稻子 , 一年的粮食收成只够吃半年 , 村民时常要出去扛木头、扛竹子、打零工维持生计 。 俗话说“九月九 , 各人田头自己守” , 重阳节过后 , 年轻人就都早早收了水稻 , 外出打工 , 只剩下老人孩子在家留守 。 以往也没有公路 , 交通极为不便 。
2003年9月 , 在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帮扶下 , 一家旅游公司来到大寨村 , 与村民们协商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 。 2005年 , 潘保玉当选为村主任后 , 大寨村更是在发展旅游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
潘保玉是个有故事的人 。 七〇后的他幼时家贫 , 读书读到初中就无奈地辍学回了家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母亲病故 , 潘保玉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生计 。 捡桐子、钩藤等中草药到镇上换油盐 , 打工帮供销社运木头、担中草药 , 什么苦累活计他都肯做 。 很多人被他吃苦耐劳的身影打动 , 教会了他瓦工、草医、木工等好几门谋生的手艺 。
1999年 , 潘保玉跟随乡里十个木工到了北京 , 在亚运村中华民族园施工 。 正逢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 , 他们登上了长城 , 那里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触动了潘保玉:我们的龙脊梯田 , 应该也能让乡亲们吃上旅游这碗饭 。 他决心返乡发展旅游 , 回到家就开始烧瓦建房 , 2003年建起两处农家乐 , 开始接待游客 。 其中一处农家乐是在老宅基础上建成 , 当时父亲和爷爷都不同意 , 但潘保玉执意兴建 。 当建好后开业 , 家里由此富裕起来 , 老人才相信后辈的远见 。
旅游公司进村协调龙脊梯田旅游开发 , 时任村委委员的潘保玉带领村民代表与公司协商 。 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山场、水田种植、景区管理等 , 一项项细致地研究、议定 。 在潘保玉心目中 , 开发生态旅游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出路 , 一人富不算富 , 大家富了才是富 。 为了改变贫困村的面貌 , 维护村民的利益 , 村民与开发公司必须达成双赢 。 2006年 , 首届“六月六晒衣节”成功举办 , 各地的摄影家闻风而来 , 把这里的民俗风情和龙脊梯田美景展示到了国内外 , 深山中的大美一时扬名天下 , 游客如云 。
四年后 , 潘保玉被推选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 , 他开始思考如何把古老的梯田景观打造得更美 。 梯田景观 , 首要的当然是种好梯田 , 展示天然的农耕、丰收图景 。 把梯田修整维护好需要钱 , 没有钱怎么办?潘保玉就组织起梯田维护队 , 这支由党员、积极分子、爱心人士组成的劳动队伍 , 自愿扛起锄头出工出力 , 为维护梯田的旅游风貌 , 日复一日挥洒汗水 。
推荐阅读
- 殷桃|女星看上同剧男星 主动增加大量亲密戏 不久同住酒店
- 真心|跟一个男人在一起,他从没跟你聊过这“两个字”,就不是真心爱你
- 情感|一个女人,最深情的表现,藏在这些细节里
- 女人喜欢上了你,会有“故意”的表现
- “对,我们做了”,妻子承认,男子犹豫一个多月,还是选择了分手
- 当林有有“撞上”何书桓,结局会怎样?
- 分寸感|认清一个男人值不值得去爱,最好的方式,看他身上有没有这些东西
- 70岁父亲去世那天,妈妈依旧去跳广场舞,她的一席话令我愣在原地
- 孩子|遇上厌学季,学生和家长该怎么办?
- 真正成大事的人,能力不是唯一,有这3种魄力者,注定是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