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前的1966年12月23日 ,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 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6年零9个月的艰苦工作后获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
人类直到二十世纪之前 , 依旧对糖尿病完全束手无策 。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等于被判死刑 , 患者只能坐以待毙 , 别无他法 。 但是就像恒古以来人类文明一次次的面对困扰而又总会迎来转机一样 , 这个“甜蜜”的疾病也许正在等待着可以“点化”它的人出现 。
胰岛素的发现
1889年 , 受到俄国科学家巴普洛夫的启发 , 两个德国科学家梅林和明科斯基开始探索胰腺到底在消化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他们偶然发现胰脏被切除的狗 , 尿液是含糖分的 , 也就是说这狗“患”上了糖尿病 。 胰脏与糖尿病的关联关系得以确认 。
文章插图
而早在1869年 , 年仅22岁的德国医学院学生 , 兰格尔汉斯(Paul Langerhans)在毕业论文里描述了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胰脏周围组织不同的岛状细胞团(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胰岛”) , 并且推测说 , 这些岛状细胞团可能是分泌激素的 。
由这两个发现 , 又经过几代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 , 牛、羊等动物胰岛分泌的激素 , 即“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 逐渐得到学界确认 。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 , 美国的礼来药厂(Eli Lilly and Co.)已经可以从屠宰场取得的动物胰脏中 , 分离出足够批量生产的胰岛素 。 到了1955年 , 英国的圣格确定了胰岛素的结构 , 并完成了胰岛素的纯化工作 , 他也因此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人工合成胰岛素
随着糖尿病人的增加 , 光靠从动物胰脏中提取胰岛素已远远跟不上需要 。 于是人工合成胰岛素便提上议事日程 。 需要注意的是 , 广义上的“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 , 并不属于中国人 。
英文维基百科关于“首次合成”只提及两个名字 , 一个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Panayotis Katsoyannis , 一个是德国(西德)亚琛工业大学的Helmut Zahn , 合成时间是在60年代初 , 并没有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
其他专著说得更细 , 如《Understanding Insulin Action:Principl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一书中说 , 胰岛素是在1963年被首次化学合成的 , 做到这点的人是Katsoyannis 。 《Insulin&Related Proteins—Structure to Function and Pharmacology》一书进一步指出 , 在1963年底 , 或是1964年初 , Zahn和Katsoyannis都掌握了正确的合成策略 。
这些时间点均比中国公布的时间要早 。
但是 , 美国人和德国人都没有拿到胰岛素结晶 , 做出的产物活力很低 。 相比之下 , 中国方面的最终完成度却要高得多 。
从1958年开始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联合 , 以王应睐为首 , 由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季爱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诚等人共同组成一个协作组 , 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 , 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 。
经过周密研究 , 他们确立了合成牛胰岛素的程序 。 合成工作是分三步完成的: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文章插图
第一步 , 先把天然胰岛素拆成两条链 , 再把它们重新合成为胰岛素 , 并于1959年突破了这一难题 , 重新合成的胰岛素是同原来活力相同、形状一样的结晶 。
第二步 , 在合成了胰岛素的两条链后 , 用人工合成的B链同天然的A链相连接 。 这种牛胰岛素的半合成在1964年获得成功 。
第三步 , 把经过考验的半合成的A链与B链相结合 。
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 。 经过严格鉴定 , 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 。
完美成果的取得都是“举国科研”体制下的优势 。 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也在第一时间注意到红色中国的胰岛素全合成 , 在1966年的报道中着重指出 , 西方两位学者在重组二硫键被还原拆分的胰岛素(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两条肽链并恢复其生物活性方面遇到了困难 , 是中国人率先改进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
既然中国人工合成的胰岛素这么完美 , 为什么没有获得诺奖呢?
历史档案记载 , 1973年底 , 杨振宁致函中科院郭沫若院长 , 称自己准备提名生化所、有机所和北京大学代表各一人合得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 , 然而中科院和外交部拒绝了这一好意 。 理由有二:
一是胰岛素合成是科研人员在党的领导下集体努力的结果 , 难以提出代表人选;
二是该奖金系由资本主义国家颁发 , 还是不拿为好 。
1978年 , 杨振宁再次向邓小平表示 , 自己愿意为胰岛素合成提名诺贝尔奖 。 同年 , 美籍华裔逻辑学家王浩也作出相同提议;而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写信给生化所所长王应睐 , 也要他推荐诺奖候选人名单 。
当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 , 中国人已经开始重视诺贝尔奖 。 中科院当年年底专门召开了一次“胰岛素人工全合成总结评选会议” , 在无记名投票选出钮经义、邹承鲁、季爱雪、汪猷四名代表后 , 考虑到每个单项奖的获奖人数不多于3人 , 又考虑到“联邦德国、美国在胰岛素人工合成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 , 有可能此奖将由两国或三国科学家共同获得” , 最终决定由钮经义代表全体研究人员申请诺贝尔奖 。
然而 , 胰岛素合成工作最终还是没能获奖 , 但跟传说中的候选人数太多没什么关系 。
【诺贝尔奖|上世纪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为何无缘诺贝尔奖??】结晶牛胰岛素为何未获诺贝尔奖 , 当时参与这一课题的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组组长张滂教授 , 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就这个问题专门作了说明:中国没有因人工合成胰岛素获得诺贝尔奖 , 不过也没有其他国家因为合成胰岛素而获奖 。 因为诺贝尔奖有一个要求 , 那就是必须完全创新的成果 。 1958年 , 英国化学家桑格获奖的原因是他的发现完全是新的 , 前无古人 。 但为什么胰岛素这么一个复杂的东西合成了没有获诺贝尔奖 , 因为你用的方法都是已知的、没有创新的方法 , 所以就无缘诺贝尔奖了 。 中国想得也得不到 。 需要完全创新的成果才行 。 因为每个国家的研究方法都是应用多肽合成的方法 , 没有创新 。 获得诺贝尔奖的必须是完全创新的成果 。
推荐阅读
- 猴面包树|这种树“能吃能喝还能住”,养活无数非洲人,引进中国后画风变了
- 云南|云南昭通市威信县发生3.3级地震
- 钱学森|钱学森侄子,拿下诺奖后为何说:我不是中国人,我在美国长大
- 冰岛|数万次地震之后 冰岛一火山爆发
- 昆虫|近亿年前的虫珀里藏只“小怪兽”!中国科学家发现昆虫新物种
- 杨振宁|杨振宁今年99岁,曾坦言:我放弃中国国籍后,父亲不原谅我
- 中国镇|你知道中国的“心脏”在哪吗?经国家地理测量,位于一个村庄上
- 中国疾控中心|何时能建立免疫屏障,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回应
- 印度_社会|天灾还是人祸?印度多年前与美国联手“监视”中国,现在自食恶果
- gitlab|GitLab成立中国合资公司极狐,强调“独立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