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理,但就是不想吵架” |习惯回避冲突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三 )


具体表现为当有分歧出现的时候表现得漫不经心或故意岔开话题 , 拒绝沟通、拒绝表达自己的想法 , 忽略或轻视伴侣的严肃谈话等等 。
拒绝沟通的出现一般有三种原因 , 比如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应激的自我保护 , 立即封闭自己以免受到伤害;或是习惯性压抑情绪 , 逃避问题;最后一种则是试图通过沉默惩罚伴侣 , 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
无论是一味地讨好退让 , 还是无法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 其实核心都是自我意识的缺失 , 以及无法与外界形成有效的沟通 。
健康的关系 , 与冲突共生:你是不是一个习惯回避冲突的人?
既然冲突让所有人头疼 , 我们应该如何识别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习惯性回避冲突的人呢?
回避冲突型人格通常会有这些具体的表现:
1.很少拒绝别人 , 经常很快甚至不思考就答应别人的要求;
2.非常害怕情绪激动的人或场景 , 对于激烈的争执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不适;
3.在需要自己表达意见和立场的时候时常选择沉默;
4.将别人的需要置于自己之上 , 习惯性地满足和讨好别人 , 害怕让人失望;
5.时常妥协 , 遇到分歧会先找自己的原因 , 也常常觉得是自己的过错;
6.与其反对或与他人争论 , 宁愿委屈自己;
7.认为自己需要维护一段关系的和谐 , 照顾伴侣或身边人的感受是自己的首要责任 。
回避冲突型人格在我们身边时 , 我们常常会感觉TA似乎没什么主见 , 很少表达想法但也常常不快乐 。 与这样的人相处似乎每一拳都打在棉花上 , 并没有有来有往的健康交流 。 而具有回避冲突特点的人往往也困于自己说不出口的感受 , 常常觉得无力和烦闷 。
一段好的关系 , 需要两个能够健康对话的人 , 而不是两个不会沟通的逃避者 。

“我有理,但就是不想吵架” |习惯回避冲突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本文插图
如果你或是你的身边人也有这样的困扰 , 也许可以从三个小的切入点 , 来转化面对冲突的策略 。
从自己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和不安 , 找到愧疚、害怕失去的源头 , 也许是童年的经历或是来自伴侣的压力 。 然后从自己的伴侣、朋友、父母开始传达自己的感受 。
从小事开始:逐渐开始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想法 , 不一定非要是在冲突环境当中 , 你的快乐、担心、烦恼或是焦虑都有可能帮助别人更好的了解你 。
从信任的人开始建立健康的冲突应对机制:从自己最信任的人开始 , 当分歧意见出现的时候 , 先意识到自己的害怕情绪和想要回避的潜意识 , 然后组织一个稍微清晰一点的思路 , 与对方交换意见 。 你可以使用“这件事情 , 会让我感觉到不安” , 或是“对我来说 , 其实换一个方式会更好”的积极表达模式 。 不要否定对方 , 而是交换意见 , 共同形成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