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多糖贮积症|罕见病女儿被判“活不过20岁”,倔强母亲努力16年终破魔咒

今天是2月28日 , 第十四个“国际罕见病日” 。
“罕见病”其实一点也不罕见 。 尽管每种罕见病在全世界的患病率只是个位数(3%-5%) , 但目前已知的罕见病有6000-8000种 , 这几千种疾病的患者累加起来 , 全球的患者数量就达到了2.5-4.5亿!中国罕见病患者约在2000万左右 。
罕见病的患者非常艰难 , 一是因为罕见病大多堪称“疑难杂症” , 很难诊断 , 也很难治疗;二是即便有对症的办法 , 看病用药的价格也极其昂贵 , 一年数十上百万的医药费很常见;三是很多罕见病都有生命威胁 , 或伴随终身 。 这么多的患者 , 还有他们的家属 , 就在我们身边 , 触目可见 。
今天 , 我们为大家讲述一个罕见病女孩甜甜和她妈妈的故事 , 这个故事开始于2004年——4岁的甜甜被被确诊为粘多糖贮积症4型患者 。 为了给女儿治病 , 妈妈郑芋从此奔走在粘多糖症防治的一线 , 一直延续到今天 。
在这个故事中 , 我们可以看到痛苦、心酸、彷徨和挣扎 , 但更可以看到永不放弃的奋斗 , 生命和亲情的力量 。 我们也看到这个故事超越了甜甜的小家庭 , 在更大的范围内与世界连接在了一起 。
以下是郑芋女士的自述 。
我的女儿 , 被认为活不过20岁
2004年是我人生最大的分水岭 。
那一年 , 我的女儿甜甜被确诊为粘多糖贮积症患者 。
这件事来得很突然 。 那年夏天 , 我给她报了一个舞蹈班 , 想培养下她的艺术细胞 。 舞蹈班有一个热身活动 , 所有小朋友都要绕着教室跑圈 。 那一年 , 甜甜4岁 , 是班上个子最小的孩子 , 老师把她排在队伍的第一个 , 可几圈跑下来 , 她就掉到了队伍的最后一名 。
另一个孩子的家长注意到这个细节 , 她跟我说 , 甜甜的腿好像抬不高 , 是不是胯骨有些伤 , 建议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 。 我当时并没有太在意 , 因为甜甜从小体质就好 , 身高和骨骼发育状况也非常理想 , 很少生病 , 更不可能受过严重的外伤 。
但出于保险起见 , 第二天 , 我还是带她去陕西省儿童医院拍了胯骨的片子 。 我记得很清楚 , 那天早上9点多 , 片子就拍完了 , 可医生在办公室里看了半天 , 也没让我们进去 。 差不多过了半个小时 , 他把我叫进去 , 让我再给孩子多拍几个片子 , 除了胯骨 , 还要拍手臂、腿部和腰椎 。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 , 只是胯骨有问题 , 怎么什么都要拍 , 但那个时候没来得及多想 。 拍完片 , 一直等到下午1点多 , 医生第二次把我叫进办公室 。 一进去我就有点傻眼了 , 里面站了一排医生 , 我知道情况可能有点复杂了 。 果然 , 医生跟我说 , 你孩子可能得了粘多糖贮积症 。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粘多糖症这个名字 , 我还很傻地问医生 , 粘多糖症是什么 , 是糖尿病吗?医生摇摇头说不是 , 这是一种罕见病 , 他做了20年医生 , 这是碰到的第二例 , 他建议我们去北京确诊 。 那一刻 , 我其实还不太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 , 只知道要赶紧找甜甜爸爸商量 。
回家后 , 我马上把甜甜爸爸从单位叫了回来 。 他也很着急 , 马上上网去查 。 那会儿电脑还不普及 , 网上的信息也不多 , 但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 。 有一个人说 , 粘多糖症无药可治 , 得了这种病的小孩 , 活不过20岁 。 那一瞬间 , 我感觉被人蒙头打了一棒 , 脑子里是空白的 , 但眼泪已经掉下来了 , 好像是一个不需要思考的生理反应 。
那天下午是我们家最崩溃的时刻 , 我第一次明白“大祸临头”是什么感觉 , 所有人都在抱头痛哭 , 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 , 没人顾得上劝对方一句 。 “活不过20岁”这句话实在是太残忍了 , 更何况那个被诅咒的孩子正睁着无辜的大眼睛 , 活生生地站在你的面前 。
爷爷奶奶提出再要一个孩子 , 我拒绝了
人在绝境中的时候 , 特别愿意相信奇迹 。
那个周末 , 我们一家三口人就踏上了去北京的确诊之路 。 去的路上 , 我老在幻想一个场景——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专家告诉我们 , 之前的医生看错了 , 你们的孩子不是粘多糖症 。
但这样的故事终究没有发生 。 我找的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代谢遗传专家施惠平 , 她确诊过很多粘多糖宝宝 , 是行业公认的权威 。 她看了之前医院拍的片子 , 测了甜甜的身高骨骼比例 , 很快就得出了基本判断:粘多糖贮积症4型 。 随后 , 更详细的检测结果应证了这一判断 , 甜甜体内的蛋白聚糖降解酶含量只有0.01 , 而正常人的数值应该在9-20之间 。
又一道晴天霹雳 , 打在我立足未稳的时候 。
我们在北京停留了一周 , 除了去首都儿童医院做了二次确诊以外 , 还去了两个景点 , 一个是世界公园 , 一个是天安门 。 我记得去世界公园那天 , 阳光特别灿烂 , 甜甜玩得特别开心 , 跑啊跳啊笑啊 , 可我根本不敢看她 , 她爸爸给她拍照的时候 , 我就站得远远的 , 背过脸去抹眼泪 。 我没法接受那么美好的一个小生命 , 会像花儿一样败落 。
粘多糖贮积症|罕见病女儿被判“活不过20岁”,倔强母亲努力16年终破魔咒
文章插图
△甜甜在世界公园拍照留念
回到西安以后 , 我们也尝试了很多办法 。 我们打听到咸阳有一个中医 , 很擅于调理这一类疾病 , 就带甜甜定期去做针灸 , 中药更是一麻袋一麻袋地买 。 甜甜很懂事 , 别的小孩看到这么苦的药 , 会哭会闹 。 但她不会 , 端起碗咕咚咕咚就喝 。 后来因为中药喝多了 , 她吃不下饭 , 整天没精打采的 , 他爷爷出面 , 才把药给停了 。
到那个时候 , 我们对粘多糖症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 , 知道它的起因是人体缺少某种酶 , 无法正常降解代谢粘多糖 , 粘多糖在骨骼和细胞中堆积 , 最终导致器官出问题 , 生命提前终结 。 随着对疾病的了解 , 我们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 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 , 甜甜没有做错什么 , 是因为我们体内有基因缺陷 , 才让她遭受了这样的磨难 。
甜甜确诊后不久 , 她的爷爷奶奶曾经提出过 , 是不是再要一个孩子 , 被我拒绝了 。 我理解老人是为我们打算 , 但如果再生一个孩子 , 我们该怎么面对甜甜呢 , 说爸爸妈妈可能要放弃你了 , 就因为你的病治不好吗?我做不到 。
想为女儿骨髓移植 , 医生说还没到以命相搏的时候
2005年 , 我决定去北京为甜甜谋求生路 。
我的想法很简单 , 北京有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和最前沿的信息 , 离那儿越近 , 就是离希望越近 。 但家里人都表示反对 , 他们觉得既然这病现在没法治 , 去哪儿都一样 , 还不如在家好好陪陪孩子 。 这种心态是很多罕见病患者家庭共有的 , 无力反抗 , 索性不再反抗 。
可能我比较倔强吧 。 下半年我就辞掉了在西安的工作 , 一个人到了北京 。 到北京以后 , 我的生活被切割成了边界分明的两大块——工作日上班 , 周末跑医院 。 北京几乎所有的医院我都去过 , 人民医院、积水潭、中日友好、海军总医院、301、302……我当时的目的很明确——骨髓移植 , 这是我在网上查到的 , 唯一能够根治粘多糖症的办法 。
那时 , 海军总医院有一个很有名的做骨髓移植的专家 , 叫黄晓军 , 做过粘多糖患者的骨髓移植手术 。 我挂了好久都挂不上他的号 , 就利用工作之便 , 假借采访的名义去找他 。 他听了我的故事后很感动 , 不但没有怪我 , 还主动询问了甜甜的情况 。 他告诉我 , 粘多糖症分7种类型 , 甜甜的4型 , 在国际上还没有骨髓移植的成功先例 。
我说 , 那有没有可能让我们试试 , 钱的事不用担心 , 我们卖了房子也能凑上 。 黄教授说不行 , 如果没有先例证明是有效的 , 医院的伦理委员会通过不了 。 而且据他的判断 , 甜甜在4型病人里的症状偏轻 , 疾病进程比较慢 , 还没有到搏命的时候 。 虽然骨髓移植这条路被堵死了 , 但黄教授的话还是让我宽慰了很多 。
到北京以后 , 我每隔半年都会去协和医院的施惠平教授那儿挂个号 , 见个面 。 我找她其实就是两件事 , 一件是和她说说孩子病情的进展 , 听听她对未来一年情况的判断 , 需要注意什么 , 我可以早做准备 。 这是一个很管用的办法 , 举个例子 , 我很早就给甜甜买了轮椅 , 就是因为施教授告诉我 , 粘多糖宝宝的胯骨有使用寿命 , 在他们还能走的时候多坐轮椅 , 可以拖慢病程 。
第二件事 , 是我希望甜甜的病情发展可以被医生记录下来 , 成为粘多糖症在真实世界研究的一项数据来源 。 只有这样的数据越来越多 , 粘多糖症才有可能被研究人员攻克下来 , 最终让我们获益 。
转折点:美国一家药企在研发特效药
2008年算是一个转折点 。
那年 , 我通过朋友打听到台湾有一个粘多糖病友组织 , 打算在年底办一个国际化的粘多糖会议 , 邀请了很多国际知名的专家参加 。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专门为粘多糖症办的会 , 我就跟甜甜爸爸说 , 这个活动我们一定要去 。
这个会议是12月份在台湾一家酒店办的 , 现场大概来了七八十个粘多糖症的家庭 , 绝大多数是台湾当地的 。 我就看那些孩子 , 病得好像都比甜甜重 , 10多岁的孩子 , 身高不到1米 , 脖子特别短 , 手腕脱位 , 眼睛失明 , 像个大婴儿一样躺在特制的轮椅里 , 看着让人特别难受 。
但很奇怪的一点是 , 他们的家长脸上都带着笑 , 高高兴兴的 , 热情地互相打招呼 , 一点都不像我们那么苦大仇深 。 后来在做个人分享的时候 , 他们也没有流露出悲伤的情绪 , 所有人好像都显得很接受这件事情 。
后来我们和台湾粘多糖协会的会长蔡琼玮女士交流 , 才知道台湾已经把粘多糖症的药物纳入了当地的健保计划 。 那天晚上 , 我和甜甜爸爸聊天的时候 , 两个人都有些落泪 , 我们那个时候已经知道粘多糖症特效药的价格了 , 一年100万起 , 天文数字 , 不敢想 。 对比之下 , 台湾这些家庭实在是太幸福了 , 我们不敢想的未来 , 他们已经在享受了 。
这次去台湾后 , 我就和那边的粘多糖协会建立了联系 。 后来几年 , 我每年都去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 。 也就是在那两年的活动上 , 我得知了一个信息 。 美国有一个公司 , 正在研发针对粘多糖症4型的药物 , 并且给亚太地区开放了试药权 , 20个 , 全部放在台湾 。
我一听就来劲了 , 就像是一个人在海里漂了好久 , 终于看到了陆地的边界 , 恨不得马上拿出积蓄已久的体力 , 拼命向它靠拢 。 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 , 既然是亚太地区的试药权 , 我们肯定符合条件 , 再加上4型的患者不多 , 争取一下应该问题不大 。 我打听到台湾试药权的名单是由一名叫做林炫佩的医生拟定的 , 我就在网上找到他的邮箱 , 给他发了无数封邮件 , 说明甜甜的情况 , 但他一直没有回信 。
2010年6月 , 这家美国药企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主办了一场国际罕见病论坛 , 为了争取试药的机会 , 我狠狠心买了机票 , 带着甜甜飞了过去 。 其实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已经不太允许了 , 但因为我们能为甜甜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 所以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希望 , 我也愿意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
在澳大利亚的会场 , 我们碰到了台湾的蔡琼玮会长 , 以及她身边的林炫佩医生 。 蔡会长对我的出现非常意外 , 她说你这个妈妈真是太执着了 。 林医生听了我们的故事也很感动 , 他承诺给甜甜一个试药的机会 , 让我们回去后 , 马上找时间去台湾做试药前的身体检查 。 那天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时刻之一 , 孩子有救了 。
100多个病友家庭聚到了一起
2011年的3月 , 原定的试药计划开始 , 我却等到了一个该死的坏消息 。
有一天 , 林医生打电话告知我 , 美国药企把甜甜的名字从名单中划掉了 , 原因是他们判断中国大陆不太可能把这种药纳入医保 , 所以取消了中国大陆志愿者的试药资格 。 我的第一反应是挺生气的 , 其实家里早就商量好了 , 如果试药的效果好 , 我们可以卖房子来换药 , 但就连这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给我 。
后来 , 蔡琼玮会长来安慰我 , 她说郑芋啊 , 台湾有今天的试药机会 , 是我们协会做了12年的结果 , 我们组织粘多糖家庭去呼吁了12年 , 政府才同意给我们买单 , 药企才愿意进来 , 你们大陆想用药 , 要靠自己来争取 。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挺大的 。 我那会儿才觉得 , 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太小了 。 不管是政府还是药企 , 他们对于个体需求是不敏感的 , 只有当你代表一个群体去争取的时候 , 别人才看得到你 。
刚巧那个时候 , 王奕鸥和黄如方的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注册不久 , 我们去参观交流 , 大家都觉得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 所以2012年的时候 , 我成立了北京正宇粘多糖罕见病关爱中心 , 正宇 , 是我名字的谐音 , 也有“正大宇宙”的意思 , 我希望这个社会对粘多糖症患者是充满善意和正能量的 。
【粘多糖贮积症|罕见病女儿被判“活不过20岁”,倔强母亲努力16年终破魔咒】中心最初只有30多个病友 , 大多是qq群里认识的 。 我们第一个活动是在深圳办的 , 来了大约20个人 , 我们找了药企赞助 , 又拿赞助的钱请了医生来做科普 。 那次活动还挺成功的 , 大家的感觉都很好 。 因为以前你一说粘多糖症 , 身边的人都不能感同身受 , 你就特别容易孤独 , 把大家聚在一起 , 互相说说话 , 能消解掉很多负面情绪 。
中心成立后 , 我主动联系了《中国梦想秀》节目组 , 给甜甜报了名 , 我的本意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粘多糖症这种疾病 。 我和甜甜说 , 爸爸妈妈在尽最大的努力为你争取活下去的机会 , 你也应该为自己努力一把 。 她说 , 可以 。 她那个时候12岁 , 已经停止长个了 , 腿部力量退化 , 不能跑不能跳 。 但她很喜欢画画 , 所以在节目里 , 她表演了一段沙画 。
粘多糖贮积症|罕见病女儿被判“活不过20岁”,倔强母亲努力16年终破魔咒
文章插图
△甜甜参加《中国梦想秀节目》的录制
节目在2012年底播出 , 反响非常大 , 很多病友看了都主动和我们联系 , 我们的病友群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个家庭 。
这些家庭大多都被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 。 粘多糖宝宝最常见的死因就是呼吸道堵塞 , 因为粘多糖会在呼吸道、扁桃体周围堆积 , 这些孩子的气道会越来越狭窄 。 我们曾经有个杭州的孩子 , 因为阑尾炎手术 , 需要做麻醉插管 。 插管的时候就很困难 , 拔管的时候人直接没了 , 因为一拔管 , 呼吸道软骨坍塌 , 把气道堵住了 。
每年群里都会有3、4个家长退群 , 每次看到退群消息 , 我们心里都很难过 , 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 时间太宝贵了 , 我们必须日夜兼程 , 为病友争取更多 。
中国患者终于拿到新特效药试药权
北京正宇粘多糖关爱中心成立8年多来 , 有两件事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 。
一是我们固定了很多活动 。 比如每个月请专家线上授课;每年的2月28日国际罕见病日 , 我们会做线下的义诊;每年5月15日的国际粘多糖日 , 我们会做线下的论坛;每年暑期 , 我们还会办夏令营 , 带着大家出游全国 。 去年因为疫情的关系 , 我们改变了夏令营的形式 , 让大家自己去玩 , 把好吃的好玩的拍下来 , 晒到群里 , 我们再精选出一部分放在网站上 。
做这些事的意义在于 , 让那些疲于奔命的粘多糖症家庭找到心灵的慰藉 , 也让他们知道有一个组织始终在关注他们 , 帮助他们 。 粘多糖症的家庭其实是很脆弱的 , 我们做过调查 , 平均每个家庭都要分出1.9个人的精力来照顾孩子 , 有些病情很重的孩子已经发展到脑部了 , 他们不知道疼 , 会自己伤害自己 , 家长的眼睛24小时不能离开 。
另一件事是我们成功拿到了药企的试药权 , 就像10年前的台湾一样 。 2016年 , 我们送了4个患者去德国试药 , 2017年和2018年 , 我们又送了30个患者去韩国试药 。
和韩国药企的谈判还有个小故事 。 一开始他们提出了两个要求 , 一是试药期只有一年 , 二是在韩国的生活费要患者自理 。 我当时就拒绝了 , 我和他们说 , 虽然用药是免费的 , 但我们这些孩子去试药 , 是为你们做贡献的 , 而且我们的家长都是放弃工作陪过去的 , 现在你还要他来承担生活开支 , 这不符合国际惯例 。 另外 , 一年时间也太短了 , 很难看出效果 。
药企看到我们的态度这么强硬 , 最终也妥协了 , 把试药时间延长到了两年 , 还额外给我们提供了生活补助 。
对我个人而言 , 这件事的意义是完成了创立组织的初衷 。 以前我曾经为了争取一个试药名额 , 满世界追着药企跑 , 连坐上谈判桌的资格都没有 。 现在 , 中国的粘多糖患者坐在家里 , 国外的企业会主动找上门来 , 我们以组织的名义和他们谈 , 拿到最优厚的条件 。
我的女儿破除了“活不过20岁”的魔咒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给我的奖赏 , 甜甜这几年的身体状况还算不错 , 除了腿部变形得厉害 , 其它方面都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 她可以坐着轮椅上学 , 交到真心的朋友 , 和这个世界紧紧相连 。
最重要的是 , 她已经22岁了 , 打破了那个曾让我们惧怕不已的魔咒 。 和大多数粘多糖宝宝相比 , 她是幸运的 。
粘多糖贮积症|罕见病女儿被判“活不过20岁”,倔强母亲努力16年终破魔咒
文章插图
△甜甜从7岁开始坐轮椅 , 一直至今
但幸运不会经常降临 , 罕见病终究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
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罕见病 , 这是基因进化过程中的概率问题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我们这样的罕见病家庭 , 是在为全人类做贡献 。 我们的孩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样本 , 让大家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 这才有了无创产检、基因筛查等手段 , 从源头上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
作为一名罕见病组织的创立者 , 作为一名罕见病患者的家属 , 我很感激国家在过去几年给予我们的极大关注 。 特别是2018年以后 , 罕见病目录的出台 , 中国罕见病联盟的成立 , 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
从2019年到2020年间 , 针对粘多糖4型、1型和2型的三款特效药先后在国内注册上市 , 填补了这部分患者的用药空白 。 我很清楚 , 这是国家政策和罕见病组织努力两方面的结果 。 对于药企来说 , 我们提供的患者数据让他们相信这个市场的存在 , 国家政策则让他们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前景 。
但目前来看 , 仅仅是药物上市 , 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 拿黏多糖症来看 , 基本每种特效药的年均治疗费用都在200万以上 , 但根据我们的统计 , 绝大多数粘多糖家庭的年收入还不到10万元 。 这里的巨大落差 , 是他们难以跨越的鸿沟 。
希望国家能够从降低用药负担上再为我们打开一些政策的口子 。 现在好多城市的商业保险都纳入了罕见病药物 , 是否可以在这方面多做引导;为了鼓励国内药企去研发罕见病用药 , 是否可以给他们一些税收优惠和市场政策 , 就像美国那样 。 当然 , 这都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 仅做参考 。
无论如何 , 罕见病只是一种叫法 , 本质上 , 它和其它所有疾病并没有什么不同 , 理应得到平等的保障和对待 。
后记
甜甜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 在每个独特的故事之外 , 我们还希望探究整个罕见病领域面临的问题 , 呼吁和调动各方力量 , 帮助所有的罕见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
今天是国际罕见病日 , 八点健闻联合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共同撰写了《中国罕见病行业观察2021》 。 这份报告以数据和案例相结合的形式 ,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罕见病领域发生的诸多变化 , 从中总结经验和模式 , 对未来提出对策和建议 。 报告的起草得到了京东健康的大力支持 。
2021年2月27日 , 为更好地关爱与帮助罕见病群体 , 京东健康发起“罕见病关爱计划” , 通过连接社会各界力量 , 打造“医、药、险、公益”一站式解决平台 , 并充分发挥京东健康的平台和供应链优势 , 以全面的罕见病药品和医疗服务 , 助力缓解罕见病群体确诊就医难、药品可及难、药品支付难三大问题 。
在撰写报告过程中 , 我们访谈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罕见病公益组织负责人、患者及其家属 , 获取了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 , 也听到了许多让人动容的故事 。 如果您对这份报告有兴趣 , 可至“八点健闻”微信公众号下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