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读书|为什么要关心概率?

概率是什么?不严格地说 , 概率就是可能性 , 就是机会、几率 , 把握有多大 。 概率就在我们身边 , 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 从天气预报、升学、抽彩、理财到特定病症之下的存活空间 , 只要面临抉择 , 就难以避免考虑成功的把握和失败的可能 。 但是 , 它和许许常见的概念一样 , 是很多人貌似熟知实则并非真知的一个东西 。 概率逻辑属于归纳的范畴 , 它不像演绎逻辑那样提供概率为1的有效推理形式 。
概率的普遍且“强硬”的存在引发人们的关注 , 研究事件发生之可能性的学问——概率论16世纪就产生了 。 概率论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开始于18世纪的贝叶斯 , 他提出了著名的贝叶斯定理 , 成为几百年来理解归纳合理性和不确定推理的经典理论工具 。 按照社会学家贝克的观点 ,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风险社会”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引导人们正确认知概率并持续改进对概率的掌控 , 其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 “香港岭南大学”哲学系罗博顿的《概率:人生的指南》就是在此背景下面世的 。
哲学|读书|为什么要关心概率?
文章插图

这是一本概率逻辑的哲学书 。 单从“概率”这个字眼看 , 容易让一些人产生畏难之感 。 但本书的着眼点和着手点并非概率逻辑的技术 , 而是针对概率进行哲学上的阐发 。 人们在几百年的研究 , 特别是新近的研究中就概率提出了多种解释:经典解释、逻辑解释、主观解释、客观解释、群体性解释、频率解释、倾向性解释 , 本书把它们分别归入基于信息的解释(前五种)和基于世界的解释(后两种) 。 同时 , 本书在诸种解释中提倡一种多元论立场 , 认为采取哪种解释取决于具体情境的需要 。 本书的阐述和分析始终遵循“让事情简单化”的策略 , 从而使得概率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 。
【哲学|读书|为什么要关心概率?】这是一本根植日常、面向生活的书 。 我们在阅读中会发现 , 作者对概率重要性的说明 , 对各种概率哲学解释的阐释、质疑和反驳 , 所应用的大量案例均来自于日常生活 , 比如在谈到逻辑解释存在的问题时讲到自己和一位有钱律师掷硬币打赌的故事 , 通过亲身经历的事件分别阐释了可区分的结果和不可区分的结果 , 从而对概率中无差别原则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解释 , 令人印象深刻 。
作为一本概率哲学的导论性著作 , 本书既有研究性 , 又可以作为一本关于概率问题的通识读本 。 一是本书对七种概率解释的阐释不是简单地转述加上简单的评论 , 而是始终站在批判性考察的角度澄清各种解释的动机、内容和效果 , 行文中始终坚持进行比较性诠释 , 结合生活化的案例 , 使得各种解释的所长所短得以清晰呈现 , 为其多元论提供了支撑;二是在具体阐述各种解释的成就和问题时 , 采取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对话体风格 , 让人想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教授学生时的“助产术” , 对读者更有启发性 。
很多人习惯称概率为“运气”“机遇” , 将特定决策或行动成功的概率归结为运气是否足够好 , 是否得到机遇的眷顾 。 运气无疑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因素 , 不是谁想有就能有的 , 机遇往往“可遇不可求” , 从这个角度讲 , 世界正是由概率支配着的 。 但这并不能被简单粗暴地等同于宿命论观点 , 因为人在概率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 ,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事实上 , 基于高科技计算手段的大数据分析使得人们在不确定性中更容易把握确定性 , 就像今天的天气预报可以精确到一天之内的特定时刻 , 说明人类对于概率的掌控力在逐步增强 。 但无疑 , 只要不存在绝对确定性 , 对概率保持敏感就始终是重要且必要的 。 英国著名哲学家巴特勒说:“概率是人生的真正指南” , 学习概率知识和运用概率思维是精彩人生的必修课 。 (薛青青 刘叶涛 ,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