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一场老鼠实验,本想研究人口增长,却意外揭开年轻人不生孩子真相

不管唱了多少遍“留下来” , 春节假期还是光速溜走 , 空留打工人“不想上班”的哀嚎 。 不过今年的春节假期 , 对于当代“适龄”年轻人来说 , 就地过年带来最大的好处 , 大概是许多人不必承受七大姑八大姨的现场4D环绕式催婚催生 。
老鼠|一场老鼠实验,本想研究人口增长,却意外揭开年轻人不生孩子真相
文章插图

这样的“安静年”并不常见 , 经过多年过招 , 深受催婚催生之苦的年轻人总结出了各种回怼流派 , 如:毒舌戳人痛处派、换位思考偷换概念派、一言不合动手派……
【老鼠|一场老鼠实验,本想研究人口增长,却意外揭开年轻人不生孩子真相】为了让回怼更加有理有据 , 科学武器必不可少 。 那么问题来了 , 如何用科学原理回怼催生?上世纪一场关于老鼠的实验或者能提供一个不错的思路 。
老鼠乌托邦
1968年 , 美国的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宏教授为老鼠搭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乌托邦”:一个长宽2.57米、高1.37米、不能爬出但是拥有一切的盒子 。
盒子被均匀划分出16个居住区域 , 每个区域都有独自的饮水器、食物仓和休息窝巢 。 这里恒温恒湿 , 粮食和水几乎不限量供应 , 没有天敌 , 甚至连卫生都由卡尔宏的团队定期打扫 。
老鼠|一场老鼠实验,本想研究人口增长,却意外揭开年轻人不生孩子真相
文章插图
卡尔宏的老鼠实验
最初被放进来的 , 是经过筛选的四只公鼠、四只雌鼠 。 它们“闯荡”了3个月后终于安定下来 , 开始划分自己的领地、择偶、交配 。 第104天 , 第一窝小鼠出生了 。
随后 , 鼠口的快速增长期出现:在第100~300天内 , 平均每55天鼠口就会翻倍 。 实验进入第315天时 , 鼠口已经达到620只 。 但从这时起 , 新鼠的诞生速度逐渐放缓 , 从55天翻倍减缓到145天翻倍 。 而当鼠口达到2200只时 , 一个新的情况出现了 。
老鼠|一场老鼠实验,本想研究人口增长,却意外揭开年轻人不生孩子真相
文章插图
小鼠的生育曲线
在自然环境中 , 一旦领地上居住的成年老鼠大于领地所需要的数量时 , 新生的老鼠便会向外转移 , 寻找新的领地 。 可在卡尔宏建的这座“乌托邦”里 , 它们无处可去 。 鼠口压力得不到释放 , 找不到自己“社会位置”的老鼠们也越来越多 。
无所事事的雄鼠们开始在乌托邦的中央聚集 , 暴力也在它们中间蔓延 , 但它们却并不攻击那些保护领地的雄鼠 。 原本的卫士雄鼠意志竟然逐步松懈下来 。
雌鼠呢?同样找不准定位的雌鼠并不去中央区域凑热闹 , 它们宁愿“隐居” , 既不社交 , 也不暴力 。 而因为卫士雄鼠的懈怠 , 原本的“全职鼠妈”们为了保护孩子 , 攻击性越来越强 。 随着时间推移动 , 这种攻击性甚至开始“不辨亲疏” , 很多还在喝奶的幼鼠们也成了被攻击对象 , 甚至被逐出家门 。
而那些早早被赶出家门的小鼠 , 六亲缘薄 , 尚未有任何感情基础便要面对早已鼠满为患的社会 。 其中雄鼠成长为另一个极端——“美丽鼠” 。 它们只关心吃、睡和打扮自己 , 拒绝打斗 , 也从来没有带着性意图接近过雌鼠 , 对于交配繁衍 , 更是“没有这种世俗的欲望” 。
从第560天起 , 鼠口勉强保持生死平衡;第600天起 , 幼鼠的诞生数量开始大幅度下降;第920天 , 最后一只老鼠诞生 。 这个人为构建、衣食无忧的乌托邦 , 仅仅维持了1720天 , 就宣布彻底破灭 。
而卡尔宏最初的计算是:这座乌托邦可以容纳6000只老鼠 。
这是人类的结局吗?
卡尔宏的实验模拟的是美国婴儿潮 。 二战后 , 美国从1946年起在18年内增长了7600万人口 。 他想看看 , 在一个乌托邦式的环境中 , 会呈现出怎样的人口增长轨迹 。
类似的实验 , 卡尔宏进行了25次 , 每一次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灭亡 。
老鼠|一场老鼠实验,本想研究人口增长,却意外揭开年轻人不生孩子真相
文章插图

这个实验之所以细思极恐 , 在于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相似性 。 例如雄鼠的衰退、雌鼠的兴起、对后代关心下降、开始沉迷自身等等 , 都能在现实中看到影子:宅文化兴起、女权崛起、生育欲望下降、消费主义兴起……
甚至 , 实验结果也被当成是未来人类世界的隐喻 。
“你看 , 个人努力是没用的 , 人类的最终归宿不过和这些老鼠一样 。 ”
要真这么回敬催婚催生 , 大概率你会被爸妈追着打 。 我跟你谈生孩子 , 你跟我说种族灭绝 。 这天儿是聊不下去了 。
倒也不必这么悲观 。 且不说人类社会远比老鼠的世界复杂 , 何况也没有这样一个“乌托邦” , 让人类“死于安乐” 。
《我是科学人》纪录片由长安信托特约赞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