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监测(mood monitoring)被广泛用于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我管理——患者使用纸笔或电子设备 , 在较长一段时间(如数周或数月)内持续记录自己的情绪状态 。
心境监测可以提供回顾性评估通常可能遗漏的信息 , 有助于在心境恶化之前及早采取措施 。 由于上述优势 , 心境监测被很多医生推荐作为心理干预的一部分 , 而患教书籍、网站等也经常推荐开展心境监测 。 此外 , 形形色色的心境监测App也不断出现 , 其中一些拥有一定的证据及效度 。
然而 , 心境监测对所有的双相障碍患者都有帮助吗?本文作者认为 , 尽管的确对一些双相患者有用 , 但心境监测有时是不适宜甚至是有害的;有必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况及个体化治疗目标 , 而非一刀切地开展 。
潜在风险
开展心境监测的一个前提在于 , 对于双相患者而言 , 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境总是更好的 。 然而 , 双相障碍心理学模型从理论角度指出 , 对心境状态的警惕也可能带来问题 。
Mansell等在心境波动的整合认知模型中指出 , 一个人可能会采用极端且两极分化的方式解读自己的内在状态 , 包括心境波动 。 例如 , 明明只是短暂而常见的喜悦感 , 却可能被患者解读为一次危险的复发之前的兴奋 , 「是不是又高了」;这种解读可能令人担忧及难以释怀 , 导致患者陷入焦虑或抑郁中 。
很多时候 , 一个人很难将极端心境状态的早期表现与日常心境波动区分开来 , 致使难以给出合理的回应 。 这样一来 , 一些患者可能会过上处处受限的生活 , 避免参与那些可以让自己获得快乐的活动 , 以避免未来的发作 。
文章插图
近年来的新文献也提供了一些支持慎重开展心境监测的证据 。 例如 , Saunders等开展了一项针对数字化心境监测系统的定性评估;21名双相障碍患者中有4人表示 , 心境监测诱发了先占观念及偏执 。 作者还指出:「反应性的心境变化被误读为疾病复发 , 这一点引发了顾虑 。 」
事实上 , 针对难治性抑郁患者的心境监测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Incecik等指出 , 很多难治性抑郁患者将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病情视为好事;然而对于一些患者而言 , 花费时间评估症状可能导致了心境恶化 。 尽管这些研究的受试者数量不多 , 但一种可能性至少是存在的 , 即一部分患者不太适合使用心境监测 。
除定性研究之外 , 一些定量证据也指出了心境监测的缺陷 。 MONARCA可行性研究对双相患者使用手机监测日常心境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 为期6个月 。 数据显示 , 干预组受试者反而呈现出抑郁症状迁延不愈的趋势 , 导致研究者猜测 , 每天监测心境可能增加了患者对于自己无法康复的恐惧 。 作者得到结论:「在将心境监测作为临床工具之前 , 尚需慎重考虑及进一步澄清 。 」
然而 , 很多移动医疗研究并未监测或报告不良事件;在大部分国家 , 心境监测App很容易被双相障碍患者获取 , 而缺乏安全性评估 。
临床建议
考虑到心境监测的潜在获益及风险 , 我们很明显需要使用指导 , 无论医生还是双相障碍患者 。 基于现有证据、理论基础及临床经验 , 本文作者尝试性地提出以下临床建议:
一、确保心境监测在这一时间对这一患者有帮助 。
双相患者心境管理的需求及目标因人而异 。 本文作者建议 , 根据患者当前存在的困难或优先事项 , 找到患者使用心境监测的明确出发点 , 并通过医患协作实现目标 。 是否及如何使用心境监测依赖于上述理解 。
例如 , 如果患者A告诉医生 , 自己对心境的变化缺乏意识 , 此时心境监测将有助于其建立信心 , 更好地识别潜在的双相复发 。 然而 , 如果患者B已经在忧心忡忡地关注着自己的心境 , 此时的临床重点或许是减少或限制其监测行为 , 或强调监测行为的潜在影响 , 而非鼓励其强化心境监测 。
理解为什么要针对某一名患者开展心境监测 , 有助于确定其是否有帮助;定期对心境监测进行回顾 , 有助于确定其是否有害或正在变得有害 。 对于患者而言 , 监测心境无论如何不应成为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 。
最后 , 心境监测只是实现治疗目标的一个目的 , 而非结果 。 总有其他方式可以替代它 。
二、将心境的日常波动正常化 , 帮助患者区分真实的及想象中的复发征象 。
帮助患者区分正常的心境波动及复发的早期迹象 , 可以作为心境监测的重要内容 。
对于一些患者而言 , 心境监测的重点落在了排查「高」与「低」的状态上 。 尽管有时候可以带来一些预防复发的方法 , 这样做可能传递一种隐晦的、过度泛化的观点 , 即所有的心境状态都是危险的、需要审查的 , 导致患者对心境的灾难化解读及过度警惕 , 进而加重焦虑及痛苦 , 尤其是在找不到解决之道时 。
因此 , 需要明确传递给患者的信息是 ,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心境波动都不是复发的迹象 , 而是针对应激源的可以理解的心理反应 , 或者不过是心境的正常变化 。 本文作者建议将重点放在日常心境波动的正常化上 , 包括告知患者 , 情绪是丰富的 , 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 , 而正常心境的范围可能比患者想象的更宽泛 。 将日常心境变化正常化后 , 患者可以与自己的心境形成更有建设性、不那么负面的关系 。 类似的做法也在用于精神病性症状的监测 。
三、在开展心境监测前开展演习 , 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心境变化 。
如果患者对于处理特定的心境缺乏信心 , 心境监测前的准备工作则尤其重要 , 可以增强患者掌控感及减少焦虑 。 这些方法可以很简单 , 类似于战前演习 , 即极端心境出现时患者可以做些什么 , 更看重什么 , 期待什么;也可以比较复杂 , 包括全面的系统化的复发预防计划及治疗方案 。
部分双相患者可能需要放松警惕 , 而非加强警惕 。 基于本文作者的临床经验 , 一部分患者可能出于对复发的担心而限制自己的生活 , 导致不良的人际、经济及情感后果 。
此外 , 心境监测还可以用于测试有意拓展或限制日常活动及人际关系的效果 。 无论如何 , 在开展规律的心境监测之前 , 确保患者理解日常心境变化代表了什么 , 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 都是很重要的 。
结论
经验性及理论性的证据提示 , 针对双相障碍患者开展心境监测或许需要慎重 , 不应一刀切地开展 。 本文作者提供了上述初步的建议 , 旨在让心境监测的获益最大化 , 同时尽可能降低医源性损害的可能性 , 希望对临床有所帮助 。
【双相障碍|为什么说心境监测并不适用于所有双相障碍患者?|专家视角】文献索引:Palmier-Claus J, Lobban F, Mansell W, Jones S, Tyler E, Lodge C, Bowe S, Dodd A, Wright K. Mood monitoring in bipolar disorder: Is it always helpful? Bipolar Disord. 2021 Feb 11. doi: 10.1111/bdi.1305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570820.
推荐阅读
- 兔子|兔兔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屎?
- 埃及金字塔|探秘尼罗河|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埃及金字塔是伪造的?
- 听力障碍|预防耳聋从身边小事做起
- 减肥|较真丨减肥产品含违禁药再被曝光,为什么说滥用这些产品是在玩命?
- 酿酒|用真全粮酿酒机器做酒,为什么发酵时间越长口感越好?
- 为什么商家卖的馒头又白又胖?里面加了什么东西,今天我来告诉你
- 慢性乙肝|慢性乙肝,为什么要等到转氨酶高,才抗病毒治疗?医生告诉你原因
- 保罗·狄拉克|为什么物质比反物质多?
- 月球|站在月球上眺望地球,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恐惧?他们看到了什么?
- 肾病|为什么肾病一发现就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