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资本家的丑恶:底层人民都在拿命换钱,拼多多只是讲了实话


2020年12月29日凌晨 , 拼多多一位女员工在下班途中突然晕倒 , 周围的同事将其送入乌鲁木齐医院后抢救无效去世 。 据知情人士爆料 , 这名员工当时已经连续工作三十个小时 。
但是 , 让事件发酵更加厉害的是 , 拼多多的知乎官媒发了这么一段话:
“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 , 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 , 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 , 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 , 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 , 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 , 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 , 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 , 我们都可以 。 ”
这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 不过仔细思考一下 , 底层人民在拿命换钱的说法 , 也不是全无道理 。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 , 80%的财富落在20%的人手里 , 而剩下的20%的财富 , 却要剩下的人去均分 。

精神资本家的丑恶:底层人民都在拿命换钱,拼多多只是讲了实话
本文插图
这描述了我们社会中的这种不均衡现象 , 虽然听上去非常不合理 , 但又无法避免 。
比如 , 作为一个打工的人来说 , 他辛辛苦苦一整天的工资 , 只能够维持当日的温饱所需 。
很多研究表明 , 长期处于匮乏的状态中 , 会导致稀缺的心态 , 而这种心态会进一步导致我们只关注于当下 , 缺乏对长远的思考 。 这包括金钱的匮乏 , 时间的匮乏 。
所以我们会看到贫穷的人一直在忙碌 , 而缺乏对未来长远计划的投资意识 。 比如当一笔钱拿到手上时 , 在付完了拖欠已久的房租之后 , 剩下的闲钱他们也不打算去买保险 , 或者是做某项投资 , 而是购买的一件自己心仪已久的衣服 , 来补偿之前的稀缺心理 。
这种稀缺感可能会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 。

精神资本家的丑恶:底层人民都在拿命换钱,拼多多只是讲了实话
本文插图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白熊比喻 , 就是越让我们不去关注某件事的时候 , 我们的注意力反而会忍不住放在这上面 。 实验者要求参与者不要去想白熊 , 在反复强调这一点之后 , 参与者虽然尽力去克制自己想到白熊 , 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
越是去压抑这种想法 , 这种想法在他们脑海出现的频率就越高 。
【精神资本家的丑恶:底层人民都在拿命换钱,拼多多只是讲了实话】对于底层的人来说 , 缺钱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大的一个问题 , 他们每天都奔波于挣钱中 , 思考着怎么样才能拼命工作满足自己的每日所需 。
但这种付出往往是低回报率的 , 或许最后往往会发现 , 在不停地劳作和耕耘中 , 虽然自己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 , 但挣到的钱也只是刚刚好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已 。
另一方面 , 在疲惫的一天之后 , 他也没有更多精力去学习其他新的技能和知识 , 没办法投资自己来获得更大的增值空间 。 相反 , 对于那些有着不错的生活资源和条件的人 , 钱并不是他们所担心和思考的问题 。

精神资本家的丑恶:底层人民都在拿命换钱,拼多多只是讲了实话
本文插图
所以他们的注意力也不会一直局限在钱上面 , 会有更多的心思去思考更多事情 , 比如如何发现商机 , 如何提高自己 。
就好像在我们的学生年代 , 缺钱的人一直为了那点生活费所奔波 , 比如发传单、做兼职 , 这些都是可替代性很强的工作 , 并不能得到实际的提升 。
那些不因生活琐事而困扰的人 , 不需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赚这些外快上面 , 反而能投入大量时间专心学习 , 读研甚至读博 , 让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可替代性越来越难 , 在未来能够收入更多 。
这与心理学中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相一致 , 我们往往首先满足的基本需求 , 才能去追求更高级的需求 。 那些基本需求比如食物、基本住所、物质等 , 而更高级的需求往往是自我实现 , 为社会做贡献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