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了,心态不会差

受访专家:中国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 郝 滨
本报采访人员 张 健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了 , 尽管生活水平比老一辈好很多 , 但他们当中患抑郁症、焦虑症的比例比以往都高 。 中国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郝滨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 , 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正处于走向社会 , 承担个人、家庭、社会等责任的过渡阶段 , 生活条件、社会身份和思想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 如果这个过程中 , 有日益加重的压力 , 对成就与名利过度渴望 , 对物质有盲目追求 , 或有紧张的人际关系等 , 很容易在学业、工作、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出现问题 , 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 因此 , 年轻人要重视心理健康 , 注意预防和自我保护 。

生活健康了,心态不会差文章插图
前不久 ,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发表在《心理学前沿》杂志上一项对1100多名18~25岁年轻人的研究发现 , 良好的睡眠、坚持锻炼、多吃水果和蔬菜 , 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 另一项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发现 , “社会支持”对年轻人有个好心态非常关键:那些在19岁左右感受到较高水平社会支持的人 , 即有家人、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 1年后较少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程度高的人 , 整体上抑郁程度降低47% , 焦虑程度低22%;觉得自己社会支持系统较丰富的人 , 出现自杀意念的几率降低40% 。
郝滨说 , 人们常常以为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做很特别的事 , 这两项研究表明 , 其实只要做到健康生活、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 心态就能基本保持良好 。 对于年轻来说 , 平日里再忙 , 也要打牢睡眠、运动、饮食和社会支持四个维持心理健康的支柱:
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重要 。 上述研究发现 , 预测年轻人心理健康和幸福的最强指标是睡眠质量 , 每晚睡眠时间在8~12小时内 , 且睡眠质量较好的人抑郁较少、幸福感较高 。 郝滨表示 , 以往认为只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就行 , 但研究提醒 , 睡得好更重要 , 表现为能够快速入睡、不容易被吵醒、很少起夜、很少赖床、白天不感到困倦等 。 现在年轻人经常熬夜 , 白天和周末补觉 , 都使得睡眠质量变低 。 建议重视睡眠 , 保持规律作息 。
多动动 。 郝滨说 , 运动会促进内啡肽释放 , 这是我们感到愉悦、平静的物质基础 , 释放水平高了 , 有助调节情绪 , 增进幸福感 。 多项研究表明 , 定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甚至有治病作用 , 能缓解抑郁、焦虑等 。 但现在很多年轻人 , 也就是通勤路上能活动一下 , 其余时间不是久坐在工位上就是到家了躺在床上 , 非常不利健康 , 心情也难以振奋 。 建议把“每天运动”纳入“必做的事” , 让活动的身体带来积极心态 。
多吃蔬果 。 研究发现 , 那些每天吃4.8份(1份约150克)水果和蔬菜的人 , 幸福感最高;每天吃不到2份或超过8份的人 , 幸福感较低 。 郝滨表示 , 吃得好是良好心态的基础之一 。 饮食会影响肠道菌群 , 而后者已被多次证明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 , 从而调节精神、情绪 。 多吃蔬果、饮食多样化、三餐规律等良好饮食模式 , 可降低抑郁风险和改善情绪 。 建议年轻人把蔬果加入餐中 , 有条件的 , 自己在家做饭 , 少点外卖 , 少吃高油、高糖食品 。
【生活健康了,心态不会差】有可依赖的人 。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各方面 , 包括家人、朋友、师长等给予的精神或物质上的支持 。 郝滨说 , 在需要帮助时感觉有人可以依靠 , 能大大防范心理问题 。 再强大的人 , 都不可能只靠自己活着 , 需要与周围的人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 , 尤其是精神上的依赖 。 年轻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为事业拼搏、奋斗上无可厚非 , 但也要注意建立和维护必要的人际 。 这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 主要做到几点:1.真正去关心自己在乎的人 , 多些倾听和理解 , 少些控制;2.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情绪 , 学会控制 , 减少冲动和矛盾;3.在沟通中学一些人际技巧 , 懂得在合适的时机说适当的话 , 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