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直言: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给孩子上一节“死亡教育课”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 , 欢迎转载分享)
2017年 , 一部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火遍全球 。 它讲述了小主人公米格无意中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亡灵世界 , 在这个按理说应该充满死寂地下世界中 , 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
在亡灵节的那天 , 逝去的人通过“花瓣桥”来到人间 。 这些没有了血肉 , 浑身骷髅的“逝者” , 却拿起了吉他 , 和主人公一起在花瓣中翩翩起舞 。
《寻梦环游记》之所以将死亡美好化 , 正是为了给所有父母“提醒”:对于死亡 , 我们不该一直躲避和避讳的方式 , 而是要引导孩子正视死亡 , 从而理解死亡 , 面对死亡 。
白岩松直言: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给孩子上一节“死亡教育课”文章插图
而这一点 ,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 , 是万万不能想象的 。 对生死的忌讳已经让死亡变成了一件讳莫如深的事情 。 “死亡教育”这堂课也已经成为中国孩子“逃”得最多的一堂课 。
白岩松:有一种“逃课”正在毁掉孩子的未来 , 很多家长却不以为意白岩松曾经毫不客气地“批评”道:
“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像一个小学生 , 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 ”
他认为 , 中国孩子“逃得”最多的一堂课就是死亡教育 , 以至于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死亡 , 不知道怎么面对死亡 。 在孩子的眼中 , 死亡就等同于失去 , 等同于凋零 , 而死亡背后的重生和希望 , 早已经被彻底掩埋掉了 。
白岩松直言: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给孩子上一节“死亡教育课”文章插图
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了》的录制过程中 , 小嘉宾夏天的狗狗吉鲁巴离开了 , 夏天爸爸夏克立并没有隐瞒狗狗死亡的消息 , 而是向夏天坦白了狗狗的离世 , 而那段对话至今都让人印象深刻 。
爸爸对夏天说 , 每个人都会死 , 爸爸妈妈总有一天也会离开你 。 在听到女儿带着哭声说:“等你死掉我也死掉时” , 夏克立拍了拍女儿的头 , 安慰女儿说:“你不需要太早地去 , 我也不想太早地去 , 等我们到了年纪 , 我们一起去天堂 。 ”
于是接下来 , 夏克立向女儿描述了天堂的美好 。 不难想象 , 在以后的夏天的心中 , 对于死亡的印象 , 将不光是别离的酸楚和黑暗 , 还有一种再见故人的美好 。
白岩松直言: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给孩子上一节“死亡教育课”文章插图
可惜的是 , 并不是每位家长都能像夏克立那样 , 敢于将死亡这个话题 , 坦坦荡荡地放在明面上和孩子讨论 。
父母对于“死亡教育”的隐瞒 , 将会使一知半解的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这其实并不难理解 。
家长总觉得 , 孩子还小 , 不要过早接触死亡 。 家长没有意识到的是 , 如果没有公开讲解 , 孩子对于死亡的知识永远是一知半解 , 而对于“死亡”这种陌生的事物 , 孩子能做到的 , 除了恐惧和害怕 , 就是缺少必要的敬畏 。

  • 17岁男孩因为考试被父母训斥 , 从大桥上一跃而下 。
  • 8岁男孩为了吓唬父母 , 结果误食了农药 , 造成了全家的遗憾 。
  • 20岁女大学生 , 不能承受生活的种种压力 , 选择结束掉自己年轻的生命 。
这些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的真实案例 , 其实揭开了困扰无数人的伤疤 。 正是因为缺少对死亡的正确认识 , 让许许多多的人困在“未知死亡”的迷城中 , 看不清自己未来的方向 。
白岩松直言: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给孩子上一节“死亡教育课”文章插图
相比较于中国对死亡的讳莫如深 , 国外对孩子的“死亡教育”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 。
在丹麦的一本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中 , 讲述了一位因心脏病突发猝死的爷爷 , 因为舍不得自己的小孙子奥斯本 , 每天都在房子里穿梭 。 在见到小孙子后 , 每晚玩耍 , 最终在孙子的帮助下 , 找到自己生前最后记忆的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