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科普工作 应从小抓起( 二 )


这本书的面世也不太容易 。 首先,对于是不是要出版这本书,出版社还是很犹豫的,因为没有过类似体裁的科普书,他们一来担心没销量,二来担心这本书的写作对作者的科学知识和写作功底的要求都比较高,很难写好 。 后来直到我交出来几篇样章,出版社看完后觉得“没想到还挺好的”,他们又拿去给一些小学生看,很多小朋友看后的反响很好,这才让出版社有了信心 。 记得出版社把小同学们的读后感发给我的时候,我特别感动,也特别激动,我把这些读后感都收藏起来,这是我非常大的动力 。 另一方面为了让这本书更有趣,我也研究了很多小朋友喜欢看的书,研究故事情节如何推动、文字的描述如何更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等等 。 现在这本《宝塔历险记——营养师妈妈写给孩子的食育科普书》出版不到半年,读者的反响不错,豆瓣读书的评分有9.1分,我也很意外 。
《健康中国观察》:较之国外优秀的中小学食育教育,请您谈谈给我们哪些启发?
吴佳:“食育”一词源于1896年日本养生学家石塚左玄的《化学食养长寿论》一书,2005年日本出台了《食育基本法》,这是一部有关饮食行为的法律 。 2006年,我国学者——中国农业大学的李里特教授也呼吁要关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食育问题,自此,“食育”这一概念才被国内学界了解 。
对于什么是食育教育,不同领域对食育教育有着不同理解,有从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种植教育、营养教育和饮食文化等角度来解读的,每个人都有其道理,我认为应将其结合起来看 。
研究日本的小学教材,你会发现,食育教育囊括范围还是很广的,营养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健康教育、农事教育、饮食文化教育等等 。 日本的食育教育,不是单纯地给孩子灌输知识点,而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融会贯通,透过实际的饮食经验,学习与食物有关的知识,知道如何正确选择搭配对自己健康有益的食物,培养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 。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各种各样的饮食体验,不仅可以学习与食物有关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选择和搭配食物的能力 。
在我看来,我国食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政府、社会、专家们的共同努力,同时学校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 我能做的就是做好“桥梁”,将接触到的一些食育领域新的研究和进展情况尽己所能传播给大家 。
《健康中国观察》:您自2017年开始运营自媒体——“吴佳营养健康”,作为拥有百万粉丝的知名营养健康博主,您认为自媒体营养健康科普工作有什么特点?
吴佳:微博作为一个比较碎片化的社交平台,比较适合我这种“兼职”的科普工作者,加之我以前也写过很多健康科普类的文章,也是我发布新文章的好素材 。 此外,微博社交平台的特点,可以让我及时与粉丝沟通,有很强的粉丝粘性 。
我现在的微博粉丝中,年轻群体居多,很多是青少年,也有不少年轻的宝妈 。 现在信息纷杂,如何甄别有用有效信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就会采取极端的错误方法 。 开通微博后,和粉丝接触久了,会发现你不用去讲很多高大上的内容,能够影响到他们的很多都是一些很日常的小细节 。 我也感受到,可能我们营养专家们觉得完全是根本不用再说的常识,对很多老百姓来说还是“深奥的新知识”,做科普就需要有相当的耐心和细心 。
对大众来说,或许学会一个健康的菜肴的做法,就是他们的一个健康解决方案,所以我会时不时的分享一些美食制作的小视频,就很受欢迎 。 还有很多粉丝问一些重复性的问题,比如这种牛奶到底好不好,这种菜怎么吃等等,针对这些重复性的问题,我会整理汇总出一周的问答,以长文章形式发布出来,或者拍成科普视频,此外还有抖音、头条、keep等平台都会同步推送 。
做科普需要很有耐心,针对粉丝需求进行细致科学的解答,长期坚持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健康中国观察》:您平时自己的饮食节奏是如何把握的?
吴佳:日常的饮食健康很重要,尤其是早上的时间要把握好 。 对我来说,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是在早上,我每天基本是6点起床,开始40分钟左右的锻炼,然后开始准备早饭,有时候你看着早餐摆盘很好看,但其实都是一些很省时的做法,最重要的是在前一天做好备餐规划 。 早餐的蛋白质我一般就是特别简单的水煮蛋或者水煎蛋 。 最好有蔬菜,但是我经常忘了买菜,所以后来我觉得青椒生吃还不错,而且维生素C含量高,好储存,所以就经常生吃青椒 。 有时候想要稍微烹调一下,一些叶子菜也可以放微波炉里,微波两分钟左右,放些调味料就可食用 。 当然,也可以加一点油,水油焖一下 。 主食方面,比如紫薯、土豆,可以前一天晚上直接做好,第二天早上直接蒸就好;烤箱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今天选择烤蛋奶吐司,可以提前将吐司、牛奶鸡蛋等准备好,用烤箱设置好时间就可以做其他事情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