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是记录在成书南宋专门诗人遗闻轶事的《艇斋诗话》上,《宋史》中则并未提及。在一些与之时间相关的记载中显示,在绍圣四年不少被高太后重用、反对新党的人再次被贬,司马光那会已经死了,依旧两度追贬,“追贬清远军节度副使,又贬崖州司户参军”。想来苏轼被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章惇推波助澜产生的结果。苏轼自乌台诗案之后仕途坎坷,而这一切有人认为是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所致,更有人认为是苏轼写诗文得罪人的结果,而当我们仔细了解苏轼的一生之后,或许发现,苏轼的所有遭遇只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已。
文章插图
神宗在位期间,力挺王安石主持变法,而苏轼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大部分内容,不断上书对新法的条例进行批判,希望朝廷能够看清楚变法内容是不是利于政权、利于百姓,最后落得被诬陷,被贬官,被监视居住。神宗去世后,哲宗继位,然而真正控制朝堂的是英宗的皇后高氏,高太皇太后是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在她垂帘听政时,她启用守旧派司马光等人,力主废除一切新法,苏轼在反对王安石变法时,被视为旧党,这时他自然被召回重用,然而他反对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于是,旧党人开始排斥他,甚至陷害他。
文章插图
高太皇太后去世后,哲宗亲政。在太后垂帘时,旧党大臣视皇帝如无物,哲宗压抑太久,自己手握大权之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不再听从太后重用之人的意见,将原来被高太后和司马光打压的人重用,建立自己的班底,也就是新党重新被重用。而苏轼始终是反对,并且在高太后执政期间受到召回与重用,自然被哲宗视为旧党,哪怕他曾经陪着哲宗读书。元祐八年,礼部尚书苏轼被要求出任定州之州,定州是靠近契丹的一个地方,在他忙着定州事务时,朝廷上又发生变化,他弟弟苏辙因为反对哲宗的一些做法,被贬官,苏轼被牵连,贬去英州州(今广东省英德)做知州,结果他还没有走到英州,朝廷又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去更远的惠州出任宁远军节度副使。
文章插图
在宋朝,节度使不过是虚职,不用处理政事,苏轼在惠州几年过的相对安稳,与当地人相处和谐,生活也比较闲适,甚至在惠州买地建房,准备在惠州养老。然而,他还是过于乐观,以为自己远离京城就没有人记得他,但是,怎么可能?
文章插图
这首诗在绍圣四年传到了京城,当朝宰辅大臣章惇读到这首诗时挺不高兴,他是哲宗重用的新党骨干,立场上和苏轼不同,见不得苏轼活得快活,于是请求哲宗将苏轼贬去儋州(今海南儋州)。苏轼在乌台诗案后明明已经暗暗告诉自己少写诗文,却还是又栽倒在诗文上。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
文章插图
参考资料:《宋史》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
- 朋友犯了错误,苏轼便作词调侃,对方不生气,倒还成了一段佳话!
- 红楼梦追星有多可怕你看看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悲惨境遇不言自明
-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 用滑板画水墨、用布贴在滑板,这两个日本滑板先锋的脑洞到底有多大?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苏轼和司马光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反对王安石变法
- 把您对家乡奉贤的爱写成歌系列(一)!候选作品有多美,看了你就知道
- 趣谈真实的陈近南,武功到底有多高
- 古代名妓出场费有多高陈圆圆66万,此女让如今明星为之汗颜
- 宋仁宗一生究竟有多牛,竟让乾隆如此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