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放在今天还适用吗?现代人还有忧患意识吗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匹夫”这个词似乎现在很少有人会用了 , 为什么使用频率慢慢降低?其实挺值得我们思考的 。
在古代 , 匹夫是指平民中的男性 , 就从这个概念我们就能感受到当时阶级分层时人们在人格上的优越感 , 你看那些流传下来的词语 , “匹夫之勇”似乎平民就是天赋智慧都欠缺的一个群体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 人们的等级观念已经越来越淡 , 至少在法律上人们是人人平等的 , 那么匹夫这个词语其词义也就渐渐地泛化了 , 成了一种普通人的意思 。
我们也就只能将它如此翻译 , 不然接下来要讨论的就不成立了 , “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 , 人人平等下没有匹夫这个说法 , 那还说个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放在今天还适用吗?现代人还有忧患意识吗文章插图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来深究一下这句话呢 , 主要是最近中国不断地和他国产生了摩擦 , 什么南海对峙 , 中美贸易等等 , 有些摩擦已经不是摩擦那么简单了 , 开始有人用上了国家兴亡这么一个概念 。
在群情激愤中 , “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这句中国传统老话真的有道理吗?或者说 , 人们真的只是过过口瘾 , 这种意识真的存在吗?听我慢慢来说 。
这个话题可以从时代变迁的角度浅浅地观察一下中国人对国家概念的心理认知过程 。
首先先说说这句话的来历吧 , 最开始是明末清初时 , 一位叫顾炎武的思想家提出的 , 原文是:“保国者 ,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这句话的背景是清军入关 , 意思就是维护国家的兴亡是帝王将相的事情 , 而维护天下的兴亡是每一个普通人的事情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放在今天还适用吗?现代人还有忧患意识吗文章插图
梁启超将这句话总结成了八个字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其实在我看来 , 对于上面保国者的理解 , 不应该是国家 , 当代社会再回首那个年代 , 我们更应该称呼为朝代 。
王朝的兴替是帝王将相做的事情 , 因为天下这个词本意是普天之下 , 也就是所有的土地上 , 那就是全世界了 , 但很明显不是这个意思 。
顾炎武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清军入关的时候 , 难道清军就不是天下的一部分吗?
如果是 , 那么这个天下就还是指的这个国家 , 所以 , 国家指的是朝代 , 而天下指的就是百姓们能够知道的范围 , 中国的国土和周边的夷狄 。
而梁启超的这八个字处在的背景是清朝光绪年间 , 那是中国开眼界的年代 , 原来世界那么大 , 虽然天下这个概念的范围并没有变 , 依旧还是这些地方但是意义却已经往后退了十万八千里了 , 更有趣的是 , 现在我们说“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 , 是将之前的王朝捡起来了吗?
当然不是 , 天下已经退后到只有国家的范围里了 , 这意味着中国的边界意识强了很多 , 也意味着中国人民谦逊了很多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放在今天还适用吗?现代人还有忧患意识吗文章插图
我们说话不再一味地以天下为己任 , 这是好事也意味着我们接受了现代化思想的国际概念 , 中国就是地图上这么大 , 是全世界几百个国家之一而已 。
这个时候 , 人民的一腔热血就洒在报效祖国上 , 撒不在天下兴亡了 。
那“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这句话就正式成为中国这个国家的兴盛衰亡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 这句话对吗?当然对 。
我们来看看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什么概念 。
狭义上讲就是领土内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形式 , 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有更多需求 , 而有需求就能有供给 , 也才有人去研发科技新技术 , 创造更多的供需 , 国家才会更有钱去进行基础建设 , 大家生活也就更好了 , 这是个正反馈系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