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百家争鸣,这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思想激荡,在历史书中,也只是两页带过。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百家争的是什么?
诸子的思想,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历史的狡黠之处在于,它总会诱惑我们用刻舟求剑的眼光,去审视历史变迁,具体地说来,以今人的眼光看古人的历史。
以现在的眼光看,百家争鸣是中华文明的思想奠基期,是轴心时代东方思想家的盛宴。然而,这是马后炮般的定论,当时的诸子们,可不是单纯为了把思想留给后世才发声的。
百家的本心已被点出:政治哲学的出现是有社会背景的,政治哲学是用来塑造社会意义的。
百家争鸣的本质是治国思想的探索与竞争,是一场颅内的文化战争。
诸子的目标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建立一个理想国。想想看,孔子周游列国,是环中国游的潇洒自在吗?不,他是“累累若丧家之犬”!老人家这么辛苦为的啥?还不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被国君采纳嘛。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历史的另一个狡黠之处在于:胜利后的统治思想,总会对历史重新叙述。
这让我们产生了一个认知误区,总以为中国天然是保守的、是尊崇道德的、是克己复礼的,事实并非如此。
商朝的统治方式是政教合一,君主也是祭司,商人信奉一种原始的巫教。这种原始宗教的细节已难循迹,我们可以从后来的楚国士人著作中看到一些遗留,比如屈原在诗中经常提及的山鬼、女神、香草、美人都源自这种信仰。
而周朝建立之后,扬弃了商朝宗教气息浓厚的治国方式,而将治国思想定为“礼”。
这个礼,和我们现在熟悉的礼仪、礼貌不同,周公制定的礼,是一种思想体系。礼是社会秩序,也是信仰仪式,换言之,礼具备了神的功能,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宗教”。
这里要提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细节:鼎,这种器具,实际上是祖先煲汤的大锅,在商朝时是作为祭器,而在周朝时变成了礼器。
文章插图
百家争的是什么?
尽管孔子推崇周公,也强调治国以“礼”,但周公的礼,和后来儒家的礼,在思想密度上还是不同的。
比如,在诗经中,我们经常看到女人对男人露骨的表白,比如“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再比如孔子本人,就是父母野合生下来的。一句话,那时候的中国,比现在还开放。
但西周灭亡后,中国进入了战事频仍的乱世,士人们开始对“礼”这一治国思想,发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礼,不足以治国,甚至于是礼,引起了数百年的乱世纷争。
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战乱,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初心。换言之,他们提出思想,是带有鲜明的现实关照的,而不是探究生死的纯粹哲学。
文章插图
许多影视剧,总是把孔子的脑仁,放到21世纪,将孔子塑造成为远离尘世纷扰、一心做学问的出世的哲学家,一开口就是:“我要成为万世师表”。
这实际上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脱离孔子所处时代的意淫。
百家争鸣的诸子首先是士,然后是子。
翻译成现在的话,首先是有强烈现实利益考虑的贵族,然后才是研究思想学问的学者。
其实,中国的原生哲学基本都是入世的,少有像佛教这样出世的思想。这与中国实干、务实的文化基因不无关系。
百家争鸣,就是一次治国思想的大竞争,是一场文化领域的大混战,一次没有鲜血的文化战争。诸子们卯足劲,追求的不是哲学的终极问题,而是自己治国思想的胜出。
推荐阅读
- 魔道祖师中,大家最怕听到什么?看到第三句已经忍不住哭了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红楼梦里,贾琏为什么老喜欢地位低下的女人这样分析你可赞同
- 被主人带走的妖怪会是什么下场最惨的莫过于这只妖怪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蒋介石4个“把兄弟”的书法,您会给出什么评价?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起名怎么确定汉字五行,什么是汉字五行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