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挥霍掉的“黄金60年”,正是中国“芯片之殇”的根源( 二 )


首先来看上世纪60年代 。 此时的美国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源发国 , 也是技术最好的国家 , 半导体产业著名的“摩尔定律”就是1965年由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率先提出来的 , 从此奠定了半导体产业每一年半就要进行一次大版本迭代的发展进度 。 不过此时全球以及美国还尚未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阶段 , 因此摩尔定律虽然已经被提出但全球电子产业还没有混战的时代 。
被挥霍掉的“黄金60年”,正是中国“芯片之殇”的根源文章插图
此时的日本 , 虽然经过了二战的失败国内也是一片废墟 , 但是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用来封锁亚洲地区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 , 日本国内的战后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帮助 。 在此背景下 , 60年代在日本对美国在半导体方面的技术进行了大幅度的引进和吸收消化学习 , 整个日本在官产学联合的推动下不仅建立起了初期半导体工业体系 , 并且已经开始具备在美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迭代创新的能力 , 直到60年代的最后一年 , 日本已经开始可以量产彩色电视机 。
此时的韩国 , 尚未开始对半导体有所涉猎 , 仍处在朝鲜战争的恢复期 , 作为当时最最靠近我国和前苏联的资本主义阵营前锋 , 韩国此时尚且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发展半导体产业 。
被挥霍掉的“黄金60年”,正是中国“芯片之殇”的根源文章插图
而彼时的中国 , 虽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战立国威 , 但也让全国人民意识到我国工业体系的薄弱 , 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陷入一种疯狂的“建设年代” 。 在继粮食增产、大炼钢铁之后 , 全国又掀起“大炼半导体”的热潮中 , 全国短时间内出现了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 , 但产出的产品质量都很差强人意 。
但其实客观来讲 , 并非当时中国人脑袋发热这一单线原因 , 而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搞出了一个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技术禁运禁售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 。 鉴于我国在朝鲜战争中惊人的战斗力 , “巴统”从50年代开始就格外针对我国 , 因此导致我国在半导体技术上完全无法从外界获取技术力量 , 只能被迫自己在家捣鼓半导体的产品 , 其效能和质量自然无法得到保证 。 而那时候的人民天不怕地不怕 , 这是当时我国掀起“大炼半导体”热潮的一个最核心原因 。
被挥霍掉的“黄金60年”,正是中国“芯片之殇”的根源文章插图
因此在60年代 , 半导体领域美国遥遥领先、日本具备了二次创新猫起来猥琐发育 , 我国则只能自己跟自己玩 。
然后 , 时间进入到上世纪70年代 。 此时的美国英特尔公司领袖于全球生产制造出了世界第一个DRAM动态存储器 ,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 , 美国率先开始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进程 。
彼时的韩国三星虽然已经开始涉足部分半导体产业 , 但是尚未下定决心好好攻伐这一领域 , 毕竟半导体产业的烧钱也不一定能砸出水花是全球皆知的 , 因此在这个阶段韩国半导体产业尚且还没有开始发力 。
被挥霍掉的“黄金60年”,正是中国“芯片之殇”的根源文章插图
而此时的日本 , 在经过了60年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基础上 , 已经积攒了相当丰厚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 批量生产MOS集成电路在1972年时对日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 并且那个时候日本的发展速度极快 ,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整个日本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 , 因此在半导体产业上赶超美国成为了日本集成电路产业的一向“国家政策” 。
于是从1976年开始 , 日本政府主导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 , 在集合了东芝、三菱、日立等国内半导体尖端公司组成强大的技术阵容下 , 用了三年时间大幅度提升了日本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 在集成电路全球市场占有上一度逼的美国企业无法招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