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缘何不在酒?

醉翁之意缘何不在酒?】讲《醉翁亭记》,要从景祐二年(1035)说起,这一年,有一位叫张龟正的北宋普通市民去世了。这位张官人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与前妻生下的女儿小张氏。他去世之后,他的未亡人欧阳氏没有办法养家糊口,只能哭哭啼啼地带着小张氏投奔了自己的哥哥欧阳修。
醉翁之意缘何不在酒?
文章插图
范仲淹欧阳修实是“好基友”(左:范仲淹 右:欧阳修)
一、为“基友”范仲淹打抱不平 欧阳修首轮遭贬
第二年,欧阳修的良师益友范仲淹落职外放,欧阳修看不惯一个叫高若讷的谏官到处说范男神的坏话,就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与高司谏书》,从智商、情商、人品、前途等方面对这位高若讷进行了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华丽丽、红果果的鄙视,还扬言说你有种到皇帝面前告状去,你不是谏官嘛,专门告状的嘛——于是乎仁宗皇帝看到了这封《与高司谏书》,于是乎欧阳修从京师被贬到了湖南夷陵当县令去了。
二、“被干爹”遭泼脏水 欧阳修二度遭贬
眨眼间十年过去,到了庆历三年,范仲淹重回朝廷,他领导的政治革新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他的得力干将欧阳修自然也重回京师参与其中。可惜仁宗皇帝是个瞻前顾后、心慈手软的人,范欧等人苦心倡导的庆历新政将将一年多便宣告结束,范仲淹又遭贬官,欧阳修心灰意冷,也自请外放,可是这次没有这么骂个高若讷这么痛快容易了,因为他的“外甥女”小张氏和她的男仆人偷情,出了风化案了。
诸位可能要问了,这个小张氏偷情,关欧阳修什么事呢?从高若讷的事情可以看出,欧阳修这张嘴是属于得理不饶人型的,何况他的文采还那么好,到处开炮,那得罪过的人肯定不少,其中就有审理小张氏案件的开封知府杨日严。这杨日严接到案子一看,眼睛都亮了,连番审问小张氏,终于从她口中套出了一些当年欧阳修似乎曾经对她做过了那么些事儿的供词,连忙上报中央,朝野震动,宋仁宗勃然大怒,让当时的宰相贾昌朝亲自派人审理。贾宰相可高兴坏了,因为庆历新政时他也吃过欧阳修的亏,心想这次老子玩死你——可惜他选人没什么眼光,选的两个人虽然私底下与欧阳修有些不痛快,可是大节正直,他们觉得这件案子是无中生有的,既然闹大了不好收场,就另外给欧阳修安了个罪名,说他侵占小张氏名下的田产,以这个罪名将欧阳修贬官到了安徽滁州。
醉翁之意缘何不在酒?
文章插图
三、买醉其实看不开 写《醉翁亭记》重塑人生目标
因此,北宋庆历五年,年近四十的欧阳修怀着满腔愤懑来到了滁州,所幸滁州的风景还不错,欧阳修精兵简政之余,还能邀约三五好友徜徉山水之间,寄意杯盏之中,在琅琊山的旖旎风光里,写下了千古绝唱《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的境界,是逐层上升的,欧阳修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逐渐递进的,笔墨抒怀,料想欧阳修也是写着写着,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心意。第一层,也就是从“环滁皆山也”到“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这一段里,欧阳修以“醉翁”自居,说自己只是游山玩水、喝酒谈笑的一个老头子而已——可是欧阳修这个时候并不老啊,才四十而已,不过从政治经历上看,他已经经历了数次“朝登天子堂,暮为田舍郎”的遭遇,一腔热血洒了冷板凳不说,这次更是因为一件八竿子打不着的案件被莫名其妙地泼了一身脏水,欧阳修心中那叫一个失落啊,他觉得心灰意冷了。那么,既然自己在同游的人中是最年长的,索性就倚老卖老,三杯黄汤下肚,微醺了,就称自己是“醉翁”,还故作潇洒,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告诉大家我不是借酒消愁,我没那么脆弱,我是因为琅琊山的风景而醉而乐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你就是看不开才找我们出来玩的嘛。


推荐阅读